当前位置: 北极雀 >> 北极雀生活环境 >> 如果动物也能说话,大概会告诉人们这些道理
千奇百怪的动物世界,如果细细品味,有时会比大多数的人生更为精彩,毕竟,一个人懒惰,在这个和平年代,也大体能够活下去,一个动物如果懒惰,等待自己的要么是被捕猎者猎杀,要么就是饿死在生育自己的这片土地上,成为其他物种的养分。
根据BBC颇具里程碑意义的系列纪录片《猎捕》写成的同名改编书籍,用多张摄人心魄的照片以及引人注目的片段镜头,以宏大又带着微观的全新视角呈现了自然界中捕食者与猎物间精彩绝伦的相遇画面。
如果动物也能说话,它们也许会告诉我们这样一些道理吧。
个人的力量很有限,集体的力量才是巨大的
猎豹: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世界上短跑最快的博尔特,百米记录是9.58秒,如果保持这个速度全速前进,大概每小时能能跑37公里左右,也就相当于外卖小哥的电动车。
猎豹——将天赋点都点在了速度上的陆地最快的动物。有据可查的数值是每小时93公里,堪称奇迹般的速度。可是万事万物都不会完美无缺,为了拥有如此的惊人速度,猎豹的整个身体结构都为其进行了调整。瘦削的身躯,狭窄的胸廓,有力的长腿,巨大的心肺,柔韧的脊椎,能够支撑极快的步频以及近乎10米的步长,可是以此为代价换来的,是巨大能量的消耗。因此,也就意味着,猎豹想要保持这一极速状态,至多能够维持10秒。
陆地速度的佼佼者——猎豹
拥有10秒极致速度的猎豹,把一切捕猎活动都设定在了这10秒的限制内。为了等待这10秒的发挥,猎豹不得不在此前对猎物进行详尽的谋划和潜伏。
小型羚羊是猎豹的最爱,可是羚羊的速度并不慢,虽然每小时77千米的速度确实要比猎豹慢,但是它们可是比猎豹更持久。只要和猎手拉开了足够的距离,即便身为猎物,也不会畏惧猎手。
汤姆森瞪羚,是猎豹食谱中最爱的菜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猎豹也深深明白这个道理。在非洲的矮草平原上——猎豹的典型栖息地,这里的遮蔽物少得可怜,想要狩猎美味可口的瞪羚,猎豹只能把头压低,半蹲着身子慢慢向前爬行,有时也可能会先奔跑一段,再突然停止,再次谨慎地前行。而这一切的铺垫,只为了最后那10秒的爆发。
如果猎物没有发现自己,猎豹会猛扑过去,将猎物撞翻在地,再用下颌抵住对方的气管,让对方窒息而死。
这个手段或许有些笨拙,可是对猎豹而言也只能如此,既然选择了速度,必然对其他天赋有所放弃,譬如从力量来说,就没法像狮子那样拥有强大的力量将对手一击毙命。
就像人类的工作往往不会像计划的那么顺利,猎豹的策略也会因为对手的原因而大打折扣。如果警觉的对手早已发现了自己,75%的猎豹会放弃这次进攻,毕竟,没有结果的浪费体力,就得不偿失了。
瞪羚: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年长者总会有更多的经验,初生牛犊不怕虎只是因为不知道老虎的可怕。
就像离开爸妈保护的孩子最容易成为人贩子下手的对象一样,经验不足的瞪羚幼崽,也是猎豹最喜欢捕捉的猎物。年轻的肉质更加肥美,经验不足导致警觉性不强,躁动的内心总是离开群体落单,还有什么比这样的猎物更值得出手的吗?
当猎豹对离群的幼崽开始冲刺后,它的呼吸可以从60次每分钟上升至次每分钟,心脏的收缩扩张也增加至50多次。速度虽然够快,可是看过赛车比赛的人都知道,直线加速算不得厉害,过弯的技巧才是重中之重。被当成目标的羚羊自然不会再直线上让猎豹追捕自己,那只会让死亡离自己越来越近。聪明的羚羊会用“之”字形的急转弯试图甩开猎豹,谋划已久的猎豹,自然不会放过这一次难得的机会。只是努力是要做的,最后能否成功,也还要看一点运气的成分了。
在非洲,有各种各样的捕食者,喜欢羚羊的可并不只有猎豹,期待捕杀它们的,还有狮子和鬣狗。
从数据上来看,猎豹捕猎的成功几率,仅次于野狗,基本上可以说有一半的成功率,可即便自己已经抓到了猎物,面对成群的狮子亦或是聚众的鬣狗,为了速度牺牲了力量的猎豹,也只能将到手的猎物放弃,换来自己的安全。
毕竟,命只有一条,食物还可以再去捉,动物都懂得的道理,对于一些舍命不舍财的人来讲,可能他们的思想,还比不上这些聪明的动物。
非洲野狗: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
一个人的力量终归是有限的,群体的力量才是巨大的。
深谙团结就是力量这个道理的动物,莫过于在非洲令人印象深刻的非洲野狗。
群体捕猎的佼佼者——非洲野狗
非洲野狗不会像猎豹那样单打独斗,它们总是一起狩猎,多的时候甚至能够达到40-50只,你可以想象一下四五十只野狗聚在一起向你扑来的样子,那将是多么恐怕的一件事。
群体捕猎的野狗,成功率极少低于33%,一般能够高达85%。猎豹的成功率虽然也还不错,但是即便猎豹捕捉到了食物,也还是会有13%的猎物最终会落入其他动物的口中。而塞伦盖蒂平原上的花豹,捕杀猎物的成功率只有5%。作为对比,最厉害的狮群,捕猎成功率也只有15%。可以想象成群的野狗捕捉猎物的时候有多么厉害了。
如果狮群中狮子的数量更多,捕猎成功率也会提升
野狗们显然比生活在同一片平原上的其他动物聪明,它们并不想像猎豹一样冲刺出自己最快的速度,它们更不具备狮子那样威猛的蛮力,它们会用自己相当快的速度,对猎物紧追不舍,用“车轮战”的形式,慢慢拖垮对手。
如果野狗能够出一本讲兵法的书籍,名字大概就会叫做:车轮战——团队制胜的法宝
领头的野狗会瞄准合适的目标,就像猎豹喜欢把目标定为年轻的瞪羚幼崽一样,选对了目标,也就成功了一半。
发现目标后,领头的野狗会先停下来等待其他同伴们的到来,人多力量大,团结在一起,才能发挥出物种最大的力量。当全员聚齐之后,野狗们便会发起猛攻,面对逃跑的猎物,它们会专心致志地进行追捕。它们会将速度提升至64千米每小时,疯狂地追捕对方。
不过,在非洲的这片森林里,追捕距离大概还有-米,如果发现成功概率不大,领头的野狗也就会停下来放弃。如果到了开阔地带,这个距离也许会超过米,无味地追下去并非上策,或许野狗也懂得“穷寇莫追”的道理。
在野狗的捕猎行动中,领头的野狗会不断更替,这就是野狗们擅长的“车轮战”,领头的永远是体力充沛的,不需要让每个人都时刻使出全力,关键时刻有人保持全力即可,这样的安排,怎么能不称为战术大师呢?
以野狗的实力,和成年角马单挑,只能是自讨苦吃,但如果是一群野狗,那么形势就完全扭转了。野狗群会首先孤立一只角马,再轮流上去咬它的后腿,当其失去行动能力后,两三只野狗会咬住角马的尾巴,拖慢其速度,最后,大家一起上去分食,饱餐一顿。
团队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但团队不仅仅要在面对敌人时团结,更要在享受利益时合理分配。野狗们也深知这个道理,所有的野狗都可以来享受捕获的猎物。
人类在很长时间以来,都是像其他群居动物一样,有吃的先供劳动力吃,再分给干活出力不多的老人和孩子,群居的动物也大多如此,年轻的等待年长的进食后再吃。但野狗是个例外,当年出生的幼崽有优先享用食物的权利,成年野狗们会分散在食物四周,保持警戒,以防止鬣狗或者狮子觊觎自己的战利品。
尽管鬣狗是非洲野狗体积的3倍,但是4只野狗齐上,也能对付下来。不过,力量毕竟也要相对而论,有些差距即便群体数量提升了,也依旧弥补不了力量的差距。就像一个人可以碾死十只蚂蚁,百只蚂蚁,成群的野狗一起上,也斗不过一只成年的狮子。狮子,是造成野狗死亡的最主要的原因。
奥斯特洛夫斯基说:不管一个人多么有才能,但是集体常常比他更聪明和更有力。而动物世界中也是如此,单打独斗的力量虽然强大,可是集体的力量却让先天不足的个体,拥有了与强大对手一搏的机会。
就像人类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注定脱离不了社会,也脱离不了集体,国家,企业,家庭,人们就是靠这些大大小小的集体,获得了在这个世界生存下去的环境,战胜了这个世界的其他物种。
找一个相爱的人在一起,会活得更好。
食雀鹰:对喜欢的人,就要给他需要的一切。
雨果在《悲惨世界》里说,人间如果没有爱,太阳也会熄灭。不论你对婚姻与爱情有什么看法,自然界的动物们都愿意遵从自己的本能,去寻找自己下半生的另一半,亦或是那个愿意和自己抚育下一代的伴侣。
食雀鹰,世界上体型最大的鸟类之一。由于雌性食雀鹰的体重几乎是雄性的两倍,以至于雄性和雌性甚至看起来不是同一个物种。当雄性和雌性交配后,照顾后代的责任,便落在了体型更大的雌性身上,毕竟雌性拥有更强大的力量保护幼崽。而雄性食雀鹰,则会想尽办法去捕捉食物,供养自己的老婆孩子。这一点倒是像极了在外拼命打工努力讨好妻子的人类丈夫。
食雀鹰想要成功击杀猎物并不容易,十次出击才能成功一次,而且作为食雀鹰猎物的鸣禽,通常都会群居来保护自己,一旦有危险,它们便会用茂盛的枝叶做庇护,让庞大的食雀鹰难以自由穿梭。
雄性食雀鹰成功捕捉猎物后,便会小心翼翼地送到伴侣的食物供给点,等待雌性食雀鹰的出现。照顾好自己的老婆孩子,是雄性食雀鹰作为父亲和丈夫的责任。雌性食雀鹰由于体型庞大,可以捕捉更大的猎物,相对而言,体格较小的雄性食雀鹰就没那么幸运,生活也极为艰难,通常能活过4年就已经算是走运了。
北极熊:有时候,爱的太深会让人变的疯狂。
4月初的时候,北极熊妈妈和它们刚出生的幼崽会陆续从过冬的洞穴中出来,经历了一个冬天的饥饿,现在它们要想办法饱餐一顿了,好好为自己补充能量了,毕竟,想要哺育好自己的孩子,前提是自己有足够的能量。
北极熊的毛发并非是白色的。
努力捕猎的北极熊,还有一个必须注意的事情就是防止单身的北极熊杀死自己的幼崽。雄性北极熊确实会为了食物而吃掉北极熊幼崽,但也是为了让雌性北极熊重新回到可以交配的阶段,以方便能和自己产生下一代。
就像有些人嘴里所说的,我得不到的,就要毁掉。爱,有时候,也可能是一种伤害。
养儿的辛苦,只有父母知道
虎鲸: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是成功的关键。
虎鲸,目前世界上综合智力和适应力之后最为出色的终极捕食者。速度、耐力、力量无一不精。即便个体能力已经足够优秀,它们却还在团结协作,很少有猎物能够逃脱虎鲸的追捕,等待猎物的只有死亡的到来。虎鲸就像一群优秀的杀手,只要他们出手,目标就在劫难逃了。
能活50多年的虎鲸是仅次于人类的高度社会化哺乳动物
被称为“过客”的虎鲸身处北美洲西海岸,它们总是在迁移,在这个过程中,用它们超凡的能力,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用正确的方式伏击心仪的猎物。
灰鲸:竭尽所能保护自己的孩子,是母亲与生俱来的责任。
莎士比亚曾说过,母爱胜过万爱。动物界的妈妈们,也都在用生命诠释母爱。
迁徙是灰鲸的生存方式,每年灰鲸妈妈都会带着小灰鲸从墨西哥海域的珊瑚礁开始长途跋涉地去往北方的白令海,因为那里食物更加丰富。因为有了幼崽,原本可以游得很快的灰鲸妈妈不得不放慢速度,以最短路线从蒙特雷湾穿过,是最快的行进路线。
可是灰鲸妈妈不知道的是,这条捷径早已提前埋伏下了杀手,等待着它们的到来。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家庭的希望,是父母的血脉得以延续的宝贝,要了一个孩子的命,约等于葬送了这个孩子整个一家,但是对于捕猎者来说,并不会在乎那么多,它们要的,只是满足自己食欲的猎物。
成年灰鲸体型太过庞大,就算是能力出众的虎鲸,贸然对其出手也很危险,攻击对方的孩子,也就成了最佳策略。
控制一个人的孩子,就等于控制了这个人的软肋。
成群的虎鲸一起冲向灰鲸妈妈和小灰鲸,将它们分离后,虎鲸再跳到小灰鲸的背上将其活活淹死。虎鲸这一行动并非没有危险,拼死保护小灰鲸的灰鲸妈妈,会用自己的尾巴抽打这些暴徒,但是作用并不大。迁徙的灰鲸群在这次惨淡的行进中,大概会损失5%-15%的幼崽。
面对天敌虎鲸的袭击,灰鲸的唯一抵御办法只有装死。
角雕:孩子总有一天要展翅高飞,在这之前要教会他们应有的技能。
不养儿不知父母恩,把孩子拉扯成人,还要教会他们生存在社会的法则,这是多数人类父母必做的事情,动物自然也不例外,对子女的教育,只会更加严苛。
角雕是美洲体型最大的食肉鸟,其能力也最为强大,是真正的空中森林猎人,无疑也是最厉害的那个。
角雕的名字是希腊神话中的鸟身女妖哈比——长者女人脸的有翅膀怪物
一只角雕幼鸟需要24个月才可以独立,尽管其6个月后就能长出羽毛,但学习狩猎的本领,是接下来一年中最重要的事情。离开了父母的教导和帮助,这件事就没法完成了。
成年的角雕有时候并不会去捕捉鸟巢附近的猎物,作为很好的实战对象,父母要让童年的角雕珍惜这些来之不易的实战机会。等到锻炼得差不多了,时间也到了一年,孩子的实践也是该结束了,父母会强势地把自己的孩子赶走,养育成年后,父母的义务也就到此为止了。这并非因为不爱它们的孩子,只是这片土地的猎物,实在是不足以维持它们一家三口的生存,一旦意外怀孕,有了弟弟或者妹妹,生存环境无疑就会更紧迫了。
成长,永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天敌随时袭击的危险,技能学习的不顺利,都可能成为幼崽在成长为成年过程中的阻碍。
小角雕一年的锻炼时间看上去已经很是漫长,而幼年的黑猩猩,准确点是幼年雄性的黑猩猩,则要在6岁左右开始学习狩猎,可是直到30岁才能真正的成为一个出色的猎手。成才,无论对于人类还是动物,一定是要花费大量时间的。不能捕猎自己想要的猎物,注定无法在环境中生存下去。
某种意义上来说,黑猩猩学习的时间,比大多数的人类还要长、
这世界正像作者所说的那样,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较量,绝不仅限于非洲大草原上,它们在地球上的每个生态系统里、每寸土地上斗智斗勇。
人们所追逐的梦想,希望,金钱,美女,豪宅,跑车,它们看似是人的猎物,人是想要得到它们的捕食者,可是你可曾想过,你在追逐它们时,它们也在不断地诱捕你。为了它们,你付出了时间、汗水、精力、体力,有些人舍弃了自己的尊严,有些人丢掉了做人的底线,有些人放弃了自己的健康,有些人丢弃了身边的亲人、朋友。
一切的努力,最终未必得到想要的结果,但只有付出努力,才有机会换来想要的果实。不劳而获在自然界并不存在,天上掉馅饼的事情更不会在人类社会发生。即便前路漫漫一眼看不到尽头,纵使四季变换环境也不会受人控制,一切生物终归要在自己的世界里不断奋斗下去,猎捕自己的猎物,做一个合格的猎手,优胜劣汰,适者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