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雀

灾难是最好的教科书保护动物也是人类的

发布时间:2022/12/11 20:53:32   

新型冠状病毒打开了年的“魔幻大门”,紧接着澳洲森林大火、数十万只蝙蝠大军入侵城市,丹麦、乌克兰、波兰等多国暴发禽流感疫情,非洲遭受大规模严峻蝗灾……各大灾难纷纷接踵而来。

细查每一场灾难的始末,都与自然界的生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生命时报》采访权威专家,揭开人类对野生动物犯下的种种罪恶,希望日后大家能对自然多一份敬畏,对地球多一份责任。

受访专家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工业化养殖研究室主任吴凡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污染与健康研究室副教授聂静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蒋志刚

本文作者|生命时报特约记者王连燕

本文编辑|赵珈吟、赵子莹

人为噪声“逼疯”鱼类

人类对海洋的开发带来各种形式的污染,其中经常被忽视的就是人为噪声污染,对海洋生物造成了巨大影响。

海洋中常见的人为噪声主要分3类:船舶噪声、声呐噪声和水下工程噪声(如水下打桩、水下钻孔及爆破噪声等)。以常见的船舶噪声为例,其声强一般为~分贝,随着海上航运密度增加,每年还再增长0.5分贝;而喷气式飞机起飞的声强只有分贝左右。海洋生物每天就在这样的轰鸣中生活。

噪声会使海洋动物改变浮游和潜水规律、更改发音形式,甚至导致它们无法避开障碍物而发生致命碰撞。有研究显示,声呐产生的噪声会干扰鲸和海豚利用自身声音捕食的能力,使某些鲸类特别是突吻鲸受到惊吓,促使它们冲出水面,造成危险后果。

海洋动物暴露在高强度声音之下,还可能导致暂时性听觉缺失或灵敏度减弱。当声强足够高时,动物的听力会永久性缺失,灵敏度永久性减弱。对某些物种来说,噪声更是直接致命的,例如鳕鱼等带有可膨胀膀胱的鱼类,会因为噪声而爆炸身亡。

目前海洋深处的海水吸收声波的能力比工业化时代前已减弱40%,这意味着海洋生物还将急剧减少。

光污染让蛙虫不育

如今城市夜晚灯火通明,映衬得星月无光。当光辐射增至一定量时,就会对环境及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造成“光污染”,动物也是受害者之一。

人类的灯光扰乱了很多夜行动物的生理节奏,其危害不亚于栖息地的缩小。喜欢在晚上鸣叫的青蛙,如果周围有强烈灯光它就会不出声。雄蛙不叫,就无法吸引雌蛙繁殖后代。在灯光照射下,萤火虫也无法正常交配。

年,美国动物照明研究所参考了超过项独立研究,在科学杂志《生物保护》上发表论文指出:“大量的夜间人造光影响了昆虫的发育、运动、觅食、繁殖和捕食。”

瑞典科学家则发现,当蛾子感到已被蝙蝠的超声波定位时,慌忙之中会进行无确定路线的俯冲,以逃避蝙蝠攻击;但当蛾子暴露于人工光源下时,它就不能正确利用这种防御手段,这大大干扰了蛾子的正常生活能力。

事实上,每年死在灯光下的飞蛾和其他夜行昆虫达数十亿。英国南安普顿大学研究显示,雄性知更鸟会积极地以叫声捍卫高质量的栖息地,但在亮灯小道附近的雄性知更鸟却表现得不太积极,无法捍卫领地。

被光污染影响的不仅是动物,有时植物也间接受到影响。瑞士伯恩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光污染导致夜间授粉虫媒——蛾类和甲虫等对花的造访量减少约62%。

贪欲捕杀几乎灭绝虎豹

世界自然基金会发布的《地球生命力报告》显示,全球野生动物44年间消亡60%,人类活动直接构成了对生物多样性的最大威胁。~年间,我国陆栖脊椎动物种群数量下降了50%,其中,两栖爬行类物种下降幅度最大,为97%。

人类的捕杀是很多野生动物消失的原因。例如,加勒比僧海豹是一种古老而稀有的海豹,它们曾一度在加勒比海和地中海数量众多,但由于海豹皮毛和海豹油有着较高的利用价值,它们遭到人类的狂捕滥杀,直到8年,加勒比僧海豹被宣布灭绝。

爪哇虎,曾是19世纪最常见的老虎之一,然而随着栖息地陆续被人类侵占,这些老虎要么被毒死,要么被追捕。年6月,最后一只爪哇虎在雅加达的动物园去世。

在我国,这样的例子也数不胜数。广东地区曾流传吃禾花雀可滋补身体的说法,于是,这种原本和麻雀一样随处可见的小小雀鸟,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252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