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北极雀 >> 北极雀的天敌 >> 庄子真正逍遥的人,都达到了人生的这三重境
点上方绿标收听主讲:逍遥子
庄子认为,真正逍遥的人,得天地之正道,顺从六气的变化,悠游于无穷之中,达到了“无功,无己,无名”的理想境界。
无功者,不把自己的功绩作为炫耀吹嘘的资本,踏实稳健,淡泊名利;
无名者,不把个人的得失荣辱时时挂记在心上,超然洒脱,忘怀得失;
无己者,不把自己与所做的事情区分开来考虑,顺应自然,无所拘束。
作为凡人的我们,怎样做才能接近庄子所言的理想人格呢?
放低自己,勿自以为是
庄子举了个例子。商汤与棘谈论:“寸草不生的北极,有很深的大海,名叫天池,里面生活的鲲鱼有几千里宽,它变成的鹏鸟,脊背像泰山,翅膀像垂挂在天上的云彩。凭借旋风飞向九万里高空,穿过云层飞向大海,将要飞向南极。
小树林里的飞雀讥笑大鹏说:“‘你将要飞到哪里去啊?我跳跃起来向上飞,不过几丈就落下来了,在野草之间飞来飞去不是也很好嘛。’”
庄子在这个可笑的故事里要说明的是“小”与“大”的分别。那些有了小小的成绩就自以为是的人,正和这些这飞雀一样,不知天高地厚。
真正的高手,从来不会在人前卖弄炫耀,而他的实力却从行动中为人所知晓。
《道德经》中说:善于带兵的将帅,不逞其勇武;善于打仗的人,不轻易激怒。善于胜敌的人,不与敌人正面冲突;善于用人的人,对人表示谦下。
正是如此,《庄子》中谈到“辩也者,有不辩也。圣人怀之,众人辩之以相示也”。也是同样的道理,争论炫耀的,往往都是眼界有限,才学不足的人。
把自己看的很低,不认为自己有什么过人之处,谦卑地对待他人的人,不但不会受到轻视,反而容易赢得他人的尊重和爱戴。
宠辱不惊,少患得患失
庄子认为,别把利益看得太重,别趋炎附势丢了尊严,保持本心清净最为重要。
《庄子·田子方》中有一个小故事。肩吾问孙叔敖:“你三次出任令尹却不显露出荣耀,三次被罢官也没有流露出忧愁的神色起初我不相信,如今看到你如此欢乐自适,你心里究竟是怎样想的呢?”
孙叔敖说:“我哪里有什么过人之处啊,我认为官职爵禄的到来不必推却,他们的离去也不可以阻止我认为我的得失都不出自我自身,所以就不会有所表现。
况且,我不知道这爵禄是落在我身上还是落在别人身上,落在他人身上,那就与我无关,落在我身上就与他人无。我心安理得悠闲自在,正在踌躇满志的四处张望,哪有闲暇去顾及人的尊卑贵贱呢?”
尊贵的地位,人们为得到趋之若鹜;卑贱的身份,人们避之而唯恐不及。
所谓宠辱,就是人们对外物的态度,看清外物,就有利于摆脱患得患失。
顺随自然,莫违背规律
还有一个故事。孔子告诫颜回,要做到“斋戒清心”。
颜回问:“我家境贫寒,不饮酒,不吃荤已经好几个月了,像这样可以算是斋戒吧?”
孔子回答:“这是祭祀前的斋戒,不是心斋。”
颜回又问:“什么是心斋呢?”
孔子说:所谓心斋,就是摒除一切杂念,专一心思。不用耳听而是用心领悟,不用心领悟而是用凝寂虚无的意境去感应。
只有把内心空虚起来,才会产生纯洁的状态。顺应万物的变化,正是禹和舜所把握的关键,伏羲和几蓬也作为终生奉行的准则,何况是普通人呢?”
由此可见,虚无空明的清净心如果能够达到,人就大多能不为名利所动,不为世俗的流言蜚语所误伤,达到最高境界,无己。如此做任何事情都能做到物我合一,也就是得道之人了。
对于道家来说,提倡无为,因为顺随自然是天道,也就是自然本身的规律道理。
平常人,往往是做尽无用功,积劳累苦。庄子看来,这些都是违背自然规律的。
“无为”是件好事,它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在为与不为之间找到平衡。
多一点无为,多一点遵循天道,远离盲目的人,我们就离幸福生活越来越近了。请您转发分享,福生无量!
-推荐阅读-
老子道德经
▲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