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雀

三皇五帝神圣事东方天书将军崖三幅岩画

发布时间:2022/9/2 14:24:19   

在古莒国范围内的东海之滨连云港市,有海州区,区内有锦屏山,又叫云台山。山之南麓有个小山包,称将军崖,海拔五米,石色发白,顶部浑圆,像一个地球仪的上半部,表面光滑,面积三百多平方米。在这个半球形的山体之上,分布着三幅线条图案。分别刻划在山体的西侧、南侧和东侧。

为了弄清这三幅岩画表示的是什么内容,我亲至连云港作了详细观察和访问。将军崖岩画所在地为一景区,当地人称“桃花涧景区”。岩画为年发现。对其年代,专家曾鉴定为距今六千年至四千年,为新石器时代晚期遗物。年代虽然如此久远,但岩画线条宽而浅,具有粗犷的原始画风。

无论平直线条或曲线弧线,均清晰平滑,无凹凸不平,无越出线外的石击凹坑,也无斧钺凿出线外的痕迹,显然系用石器磨刻,或雕凿,并经过了长时间的细心操作而成,充分显示了数千年前的先民们高超的工艺水平。

据当地人说,这里的岩石为混合花岗岩,其硬度为7。用现有的石器要在这块岩面上磨刻出如此巨幅画面,是不可能的。又据说,很多年以前在岩画的上方原有石棚突出,遮挡了风雨,所以岩画保存了数千年。今日线条虽已模糊,但仍能辨认。

观察分析三幅岩画的内容:中间的一组,以星象和鸟兽图案为主。右方为三个太阳图案,外缘都有射出数量不等的光芒长线。下方为“子午线”。天文学家研究认为三个太阳表示早、中、晚三个不同时间不同强度的太阳运行位置。这一运行轨迹正与仲春时节太阳运行轨迹相合。岩画的左方,是一条很长的似银河状的星云图。其中穿插着八条箭头,方向不一,象征陨石雨。西侧和东上侧两组岩画,以人面形图和鸟面形图为主,所有九个人面鸟面,均与日月星辰相伴,这表示为太阳神和太阳鸟。

还有一个方面鸟,在一个鸟的头部上刻有光芒四射的一个太阳。有的人面头上刻有羽毛状饰物,这标志古人想象中的太阳神是戴着五彩羽毛的冠冕。有的刻划符号是在一个圆圈内,自圆心向四周画辐射线,这表示祭祀天神之意。在三幅岩画之顶部,又有三块大石,上有圆窝状图二十一个,处于“北极天顶”部位。是为“天极星”或“太极星”、“北极星”。

对于这些图象所包含内容,数十年来专家学者作了不少考证、猜测,均未有令人信服的结论,于是此画被誉为“东方天书”。近年来,终于有学者提出两种较为成熟的考证结论。

一、将军崖岩画乃上古人类祀天的祭坛遗址,也是远古先民对天体星象进行观察的观象台遗址。

那半球状的山体便是上古祭天的“圆丘”,即天体模型。“圆以象天”,代表了华夏民族的原始宇宙意识。那西侧的方面鸟图案系句芒人面像。其旁为太昊像,中间为星象图,太阳和子午线。二者结合起来,可以认为上古句芒部族观天察象之记录。再与崖顶大石上圆窝图联系起来,此处便是天文观察灵台和敬天法祖的祭坛,亦即是六千年前东夷先民的朝圣中心。

对于这一推断,还可以用史籍记载和考古发掘两方面给以证实《山海经大荒东经》载:“东海之外有大壑,少昊之国。”“汤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鸟。”汤谷,就是东方太阳所出之地。少昊之国,就是少昊在东海所建立的以鸟为图腾的鸟王国。

此事《左传昭公十七年》记载甚详:“郯子来朝,昭子问焉曰:少皞氏鸟名官,何故也?郯子曰:吾祖也,我知之。昔者黄帝氏以云纪,故为云师而云名;炎帝氏以火纪,故为火师而火名;共工氏以水纪,故为水师而水名;大皞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我高祖少皞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凤鸟氏,历正也;玄鸟氏,司分也;伯赵氏,司至者也;青鸟氏,司启者也;丹鸟氏,司闭者也。祝鸠氏,司徒也;鸱鸠氏,司马也;鸬鸠氏司空也;爽鸠氏,司寇也;鹘鸠氏,司事也。五鸠,鸠民者也。五雉为五工正。利器用、正度量,夷民者也。九扈为九农正,扈民无淫者也。自颛顼以来,不能纪远,乃纪于近,为民师而命以民事,则不能故也。仲尼闻之,见于郯子而学之。既而告人曰:吾闻之:“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犹信。”

海州,即古郯子国地。郯子为少昊后裔。阳之精为鸟,鸟即太阳。古史传说,太阳与鸟有不解之缘。故可认定,将军崖岩画的太阳与太阳鸟图像,属于拜日祭鸟的氏族-少昊族。岩画上面的人面形图像,应解释为“昊”字,九个人面鸟图像,则表示东夷九族,或曰九黎。

在长沙子弹库出土的战国楚帛书中,记载了伏羲氏“是生四子”:曰重曰该曰修曰羲。伏羲派他们到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去测量辰星、太阳的运行情况,并交回测定的数据,伏羲据此制定历法,指导农业生产。句芒正是在东方辅佐太昊的官,岩画中的方面人像图正是句芒后裔对祖先的纪念、祭祀。此事《左传昭公二十九年》有载:“少昊氏有四叔,曰重曰该曰修曰熙。实能金木及水。使重为句芒,该为蓐收,修及熙为玄冥,世不失职,遂济穷桑。此其三祀也。”

今海州之云台山,古称朐山。这一名称也是与句芒有关的:“朐”是朐部族之名。胸部族乃句芒氏族与原居该地的常羲部族合婚而产生的新的部族。“月”旁代表常羲,“句”代表句芒。朐山、朐县都由此得名。

考古界认为,大汶口文化为太昊、少昊文化。在海州将军崖附近,有广泛密集的分布。在附近的涧村属于大汶口文化的慕葬中,发现了死者头部均覆盖一个红陶钵,据考这是对天体的崇拜;还出土了白陶,被认为是鸟的化身;还发现大批鸟头鸟足。在连云港发现了灰陶鸟头形器。这些出土文物,均与少昊氏族族徽有密切关联。

二、另一种考证结论为:将军崖岩画,系帝尧命羲仲居郁夷祭日的遗迹。

《尚书尧典》载:“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旸谷。寅宾出日,平秩东作。日中、星鸟,以殷仲春。”意即:命令羲仲居住在东海之滨,嵎夷之地,“日出旸谷”的地方。在那里迎引日出,测定和辨别太阳东升的时刻。确定春分这一天为白天黑夜相等,朱雀七宿黄昏出现于天之正南方。但是“嵎夷”在哪里?史籍并未确指。

《史记》将嵎夷写成了“郁夷”。孔安国解释说:“东表之地,称嵎夷。日出于旸谷。羲仲为治东方之官。”古时有些文人学士曾作过“嵎夷”地望的探究。《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有“立石朐界为秦东门”的记载。今海州有朐山,今之云台山,即古之朐山,也即古之“嵎夷”。云台山古称郁州,为郁夷人聚居之地,郁州也曾称朐县。

这就清楚了:帝尧命羲仲居嵎夷、旸谷,就在今之连云港海州区,将军崖又称云台山。那里古时称郁州,有朐山、朐县,那里也是少昊之国。

将军崖解释有以上两种,你觉得呢,可讨论交流。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古代历史档案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127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