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北极雀 >> 北极雀的形状 >> 路带共同体十洲三岛万国蓬莱麻姑之职守
十洲三岛万国·蓬莱:蓬莱测点の最治愈哈伯德冰川
麻姑职守于蓬莱,监事沧海、桑田。沧海即北冰洋之泛指,强调冰的部分。沧海有沧海岛,即格陵兰岛,沧海岛的字面含义略同于格陵兰冰盖。作为其测点的艾拉岛位于其最边缘,直面冰盖、冰川。沧海又有沧浪岛,位于格陵兰冰川切割侵蚀塑造之支离破碎结构的最外缘,有浮冰为沧海仙浪。由于现代科学知识的普及,今天我们已经不难发现,格陵兰岛(地望)、埃兰岛(测点)、沧浪岛以及“沧(冰盖)”、仙浪(浮冰),这些是正是今天各大全球气候监测机构的对象,尤其是对于冰河课题来说,这里比南极和全球任何地方都更有指示意义,其敏感性和相关性均优于其它对象。科学家们正像神话里的“麻姑”一样,或现场或远程,职守在世界各地,当然除了上述冰河直接对象,还会有沧浪之雀、沧海翅鸿这样的生物生态指标。
十洲三岛万国·蓬莱:麻姑职守
今天科学家们可以分散世界各地,纵横古往今来,神话里的麻姑更加无所不能,具有长生不老、瞬间穿越等技能。但她仍需职守亚库塔特湾,那么亚库塔特湾有什么神奇之处呢?
在“太平洋50国”系列讲述中,我们提到躬臣国为阿留申-阿拉斯加半岛,巴利国为太平洋东北岸诸岛,而亚库塔特湾正位于两国之间。雅库塔特湾还曾有过白令湾、金钟湾、雅各达、新俄罗斯等名称。
十洲三岛万国·蓬莱:蓬莱地理形势
大地结构上亚库塔特湾板块独立于太平洋板块、北美洲板块,其尺度与《三辅黄图》“高二万里(km)”的记载完美对应。
本地区人群主要与特林吉特人(Tlingit)、凯加尼海达人(KaiganiHaida)、埃亚克人(Eyak)有关,至少年前先人便在此居住,口传历史则在年之上,并从与冰河世纪共存讲起,但只有“高贵的诗人”可以讲述,或与西藏“天授诗人”类似。
基因上他们与印第安人、西伯利亚人、伊努特人有关。民族学上,有考古证据表明至少1万年左右该地区与勘察加半岛,也即《十洲记》中与此一地区对举的生洲测点地区有着相同的文化。社会层面则为母系社会、奴隶社会,乌鸦是其主要的神灵和文化英雄,相信人与动物的沟通和转化,相信万物有灵。
现代地理政区上,亚库特湾附近一侧是特林吉特人世界文化遗产区,一侧是冰河湾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区。整个地区有极地冰盖之外最大的冰原,最大的冰川,以及科学家观测到的最快的冰川消融,此地冰川厚度仍达一千米以上,经历了最近所有的四次冰期,保留有末次冰河之前的森林痕迹。然而这里与生洲堪察加半岛地区相反,整个大的阿拉斯加湾区都是不结冰海域,深海珊瑚、草木、地衣、海藻以及丰富的动物都为气候等海陆地理环境监测提供了极佳的条件。
以上并非我们确证《十洲记》等洲岛测点、地望的必要阐述,这里只是对麻姑值守此地监测沧海桑田变迁存在的显而易见的巧合给予简要的说明。
从监测冰河世纪气候巨变的角度,冰河湾(自然地理单元上雅库塔特湾可以与其视作一体)无疑是绝佳的监测点,尤其是一般认为如果冰河世纪再度降临,北美地区首当其冲,所以蓬莱监测点便显得格外重要。蓬莱(又名蓬邱、云来)的名字本身与冰河世纪最为典型的北美冰盖亦有着某种巧合,毕竟蓬舍、蓬屋,乃至蓬松、莲蓬之“蓬”均有建议顶棚之意,喻指头部毛发蓬松、草屋顶棚简易等,与冰盖颇有相似之处,不选用“棚”“盖”“舍”等具有类似意象的单字或因其字蕴含着白令海峡天之浮桥之“逢”,其实这个问题可以通过文字与语言的复杂关系加以解释,篇幅所限不作展开。
“(蓬莱)外别有圆海绕山,圆海水正黑,而谓之冥海也。”
与主语(蓬莱)不相干、无直接牵连谓之“别”,比如“八”即“分”,故又作“捌”,所谓“八竿子打不着”不是打八下,而是指泾渭分别,互不相干。“外”=夕+卜,“夕”即夕阳西下,“卜”即未知、不明,所以本作野外,特别是晦暗不明之地。“圆”,今天可以理解作圆环圆圈,但其本义为圆鼎盛物为圆,一般指圆面圆盘,可以上突下沉但不宜单表圆圈圆环,如地望为南极洲之瀛洲(《考工记》之赢为企鹅一文已略有涉及)又名环洲,即南冰洋(AntarcticOcean)环绕南极洲之谓。“绕”,“尧(堯)”本身表示烧制陶器、烧窑时,陶坯层叠环绕于火口之上,有层层加码高起之像,此外坯绕火,火亦绕坯,难解难分,如绕口令,云雾缭绕,此即《十洲记》形意兼顾、侧重具形的因象制名“技术”,再如以绝对心脏位置为“中心”,威夷(方丈洲)在东海中心是也,以绝对颈项位置为“中央”,亚速尔(凤麟洲)在西海中央是也,所以我们这里不得不作必要的字面背景解读。
“(蓬莱)外别有圆海绕山”,即在北美西部山系之外的东北美洲及格陵兰方向,有一圆顶、圆坑或圆盘形象的“海”,以高起之象环覆堆绕一山或群山。很显然圆海即蓬莱山之“外”之“别”,又“圆”又“绕”的,但完全符合“圆”、“绕”的本源场景。沧海岛一节我们已经厘定“沧”为北极之冰体,“沧海”为北极之冰海,“仙浪”为北极浮冰,甚至言“沧海”亦可特指北极冰盖,何以同一十洲体系,有复言格陵兰冰盖为“圆海”?
古人“惜墨如金”常将一组事物不同方面用同一名词代表,尽量不将概念复杂化,如十四洲岛对测点和地望均不作区分,其实这在今天也是常有的表达方式,如我们说“北京”固然可以表示“北京市”,但很多语境下又明确地代表“中国”或“中国政府”,事实上即使是北京市,有时候还涉及到是直辖市北京市还是北京市区,北京市区包不包括城乡接合部等概念上的差异。当然,从道家的角度讲还有更多考量。
如此以来,“圆海”便与“沧海”概念更加排斥了,但重点在于“圆海”被以直观形式命名表述时,《十洲记》所强调的究竟是格陵兰冰盖“圆海”一组概念的哪一方面。“圆海水正黑,而谓之冥海也”,这才是《十洲记》真正要表达的,《十洲记》字字珠玑,显然前述引导内容非讲不可,否则不足以了解“水正黑”和“冥海”。
“(蓬莱)外别有圆海绕山”,其所绕之“山”即沧海岛一节“(沧海岛)岛上俱是大山”之“山”,事实上现代遥感等勘察技术已经明确格陵兰冰盖下地形,正所谓“俱是大山”,亦有一“海”于冰盖内与外部相连,此海“冥”而不“圆”,故作“冥海”。所谓“冥”,上覆有“冖”,犹今日“冰盖”之谓,中垮以“日”,表示日光不可至,下沉以“六”,“六”即今天海滩上随处可见的四柱草厅,有天有地四方开敞,这里表示四围之群山犹如木柱与冰盖参差支撑,冰盖之上阳间,冰盖之下冥海。
十洲三岛万国·蓬莱:冥海(溟海)
对“冥海”之描述,是《十洲记》全样本式描述的典型文本之一,也即我们说的可逆表述,“有且仅有”。所以,“冥海”即格陵兰岛内海,亦可泛指不见天日之“黑”海。当然,一般认为我们对格陵兰内海“冥海”还很少,进入这个世纪我们才了解到格陵兰冰盖下有科罗拉多大峡谷级别的沟壑,了解格陵兰冰盖下的大概结构也是近几十年的事。所以古人理应不会了解更多,“冥海”或许如“地狱”,只是联想加猜想,仅供大家参考。此外,“(蓬莱)无风而洪波百丈”之“洪波”即冰川,特指蓬莱测点西侧25公里的世界最大山麓马拉斯皮纳冰川(Malaspinaglacier),此一冰川或与蓬莱测点米外的“最治愈”冰川哈伯德冰川(HubbardGlacier)或曾相连而填满祛魅湾(DisenchantmentBay,又作魅惑海湾、魔咒湾),所以也可以说蓬莱洪波特指以上两大冰川。
本文全部成果及版权归汶山老师所有。汶山老师变卖家产十年闭关方有上述成果,现网络公开,转载或使用成果时请给予必要的说明和尊重。汶山老师,古汉语学家、历史地理学家,组织并主持有中华字熵、中华文鉴、中华论语重译、古代万国数据库等项目。
文化自信,学术自信,四表万国第一文本,路带共同体必修,为“文化强国”贡献力量,敬请持续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26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