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北极雀 >> 北极雀的形状 >> 11种ldquo鸟类稀客rdquo
一度被新疆鸟界誉为“外宾”和“稀客”的黑喉潜鸟、斑脸海番鸭,如今,不但在新疆喀纳斯“定居”,还开始在这里“娶妻生子”。近期,新疆观鸟会和阿勒泰山森林生态站联手对喀纳斯景区的鸟类进行实地调查时,记录到黑喉潜鸟、斑脸海番鸭等11种鸟类“稀客”的身影,考察人员发现,有部分鸟类目前已“移民定居”在这里。
斑脸海番鸭图/夏咏
据新疆观鸟会会长苟军介绍,此次记录到的11种鸟类“外宾”和“稀客”分别为:黑喉潜鸟、斑脸海番鸭、花尾榛鸡、北噪鸦、松雀、北方中杜鹃、白腰雨燕、北灰鹟、红喉歌鸲[qú]、红喉姬鹟[wēng]、褐柳莺。
其中,黑喉潜鸟、斑脸海番鸭、花尾榛鸡、北噪鸦、松雀5种是欧亚大陆北部分布的鸟类,它们多来自欧亚大陆北部针叶林、北极圈附近或者中国的东北部;而北方中杜鹃、白腰雨燕、北灰鹟、红喉歌鸲、红喉姬鹟、褐柳莺等6种鸟类是分布于亚洲东北部的鸟类,它们多来自国内的东北部一带。“喀纳斯位于这些鸟类分布区的最南和最西的地方,地处它们分布区的边缘地带,数量稀少,所以平时我们很少有机会记录到它们。”苟军说。
视频截图
此次考察时,考察人员在喀纳斯、禾木、双湖、白哈巴等地,多次记录到红喉歌鸲、红喉姬鹟、褐柳莺和松雀。在喀纳斯双湖附近,还发现黑喉潜鸟夫妇在营造“新房”,“5月底,候鸟基本都已飞往繁殖地,这几种候鸟没有跟随大部队迁徙,而是选择留在这里,我们推测它们可能是留在这里繁殖,这里很可能就是它们的繁殖地”。
据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马鸣介绍,黑喉潜鸟、斑脸海番鸭都是“北极宾客”,红喉歌鸲、红喉姬鹟等是路过新疆的候鸟,它们极少会在新疆长时间停留,以前研究人员和鸟友也只是在迁徙季节,或者夏天偶尔拍到它们,极少记录到它们在新疆繁殖的情形,“此次的考察记录,有待于进一步深入观察,有可能它们确实在当地有繁殖,只是以前我们没有观察到,喀纳斯的生态环境和部分候鸟的栖息环境非常相似,也比较符合它们的生存需求”。
请在WIFI环境下播放
继续阅读:
花尾榛鸡曾经是皇宫“贡鸟”花尾榛鸡,留鸟。属于国家二级保护鸟类,欧亚大陆北部针叶林鸟类,国内东北也有分布,新疆仅分布于喀纳斯的桦树林或混交林中,数量稀少。
它的个头比家鸡略小,体态跟家鸡有点类似,不过,同样是鸡族,花尾榛鸡的外形可是比家鸡洋气很多,雄性花尾榛鸡头顶棕褐羽冠,身穿棕红或栗褐色横斑“外套”,雌性花尾榛鸡眼睛上不但涂着赤红眼影,脖子上还围了一条黑白相间的圆形领带。
花尾榛鸡图/梁勇
关键是花尾榛鸡还有一个家鸡望尘莫及的本领,就是它会飞,通常都是在树上活动,曾经被人们叫做“飞龙”。清朝乾隆年间,人们曾把它作为岁贡鸟,进贡给皇帝。
国内研究资料记载,花尾榛鸡曾经跟众多鸡族一样,分布很广,家族很壮大。但是,上世纪30年代以后,它的栖息地日趋缩小,被割裂成不连续的岛状或带状,生活于欧洲各国的种群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有些地方甚至灭绝。上世纪80年代中期,国内东北地区的花尾榛鸡数量也大幅下降,下降幅度达84%。
斑脸海番鸭
最丑的“鸭哥”
斑脸海番鸭,春季和夏季活动于西伯利亚,在苔原筑巢。冬天会在东北太平洋沿海地区,或者淡水湖泊和河流越冬。可能在喀纳斯的高山湖泊有繁殖,迁徙季节,个别年份在北疆偶尔也能见到。
视频截图
长相怪异的斑脸海番鸭,曾经被人们认为鸭族中最丑成员,尤其是雄性斑脸海番鸭,长相比雌鸟还丑,全身披着黑褐色羽毛,嘴巴又宽又扁,末端往上翻翘,嘴巴上面长着一个黄黑色的肉瘤子,眼睛后面虽然有新月形白色“眼线”,但是,眼线尾部上挑,让这位五官原本就不端正的“鸭哥”,看上去更加怪异呆傻。
不过,“鸭哥”长相虽然不咋地,游泳和潜水本领却是一流。它一口气能潜到水下5到10米深的地方,并有水下捕鱼能手的称号。
北方中杜鹃
善玩“狸猫换太子”
北方中杜鹃,繁殖于亚洲东北部,越冬于东南亚和澳大利亚。喀纳斯是其分布区的西界,是少见的繁殖迁徙鸟。
北方中杜鹃(网络图片)
北方中杜鹃和大杜鹃外形类似,都属于杜鹃家族成员,民间叫它们布谷鸟。只是,中杜鹃和大杜鹃的叫声不同,大杜鹃叫声通常为“布谷、布谷”,中杜鹃则是“空空、空空”。
杜鹃鸟虽然叫声优美,在动物界的名声却非常不好,是出了名的“阴谋家”,自己懒得做窝,就想点子耍起“狸猫换太子”的阴谋,把蛋产在其它鸟的巢穴,让人家替它孵化,抚育小鸟。杜鹃的孩子也很凶残,不仅贪婪,还没心没肺,会把养父母的孩子全都挤出巢外摔死,独享养父母专宠;长大以后,会毫不留情抛下养父母,寻找自己的生母。
白腰雨燕——繁殖于西伯利亚到堪察加半岛,中国北部和日本,越冬于东南亚沿海、太平洋美拉尼西亚群岛及澳大利亚。新疆仅分布于阿尔泰山西部,数量稀少,喜欢成群营巢于河边和悬崖峭壁裂缝中。
白腰雨燕图/李韬
黑喉潜鸟——繁殖在东西伯利亚,从勒拿河和贝加尔湖往东经中国黑龙江和长白山、远东、萨哈林岛、阿纳德尔盆地、楚科奇半岛,一直到北美阿拉斯加,越冬在千岛群岛、日本、朝鲜、加利福尼亚和中国辽东半岛、东南沿海地区。此次考察发现在喀纳斯双湖有繁殖现象。
黑喉潜鸟图/梁勇
北噪鸦——是欧亚大陆北部冷针叶林少见的留鸟。在新疆阿尔泰山西部喀纳斯地区是罕见的留鸟。
北噪鸦(网络图片)
北灰鹟——繁殖于中国东北,迁徙经华东、华中及台湾,冬季至南方包括海南岛越冬。在新疆是非常罕见的鸟种。
北灰鹟图/李韬
红喉歌鸲——繁殖于中国东北、青海东北部、甘肃南部及四川。冬季到印度、中国南方及东南亚越冬。在新疆是罕见的鸟种,此次调查发现在喀纳斯分布有一定种群数量,推测有繁殖现象。
红喉歌鸲图/丁鹏
红喉姬鹟——在国内主要繁殖东北地区,在南部沿海、海南越冬。此次调查发现在喀纳斯可能有繁殖。
红喉姬鹟图/李香仁
松雀——繁殖在北美、欧洲及亚洲北部的针叶林。冬季南迁。松雀在新疆非常罕见,仅记录于阿尔泰山西部,此次调查发现1只当年的幼鸟和1只雌鸟在一起,证实在喀纳斯有繁殖现象。
松雀图/杜利民
褐柳莺——繁殖于亚洲东北部,包括我国东北,越冬于印度、缅甸、泰国及我国东部及南部。褐柳莺在我国东部、南部是常见的鸟类,但在新疆是非常罕见的鸟,以往只有石河子有过迁徙记录。此次调查发现在喀纳斯分布有一定种群数量,推测有繁殖现象。
褐柳莺图/李韬
据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马鸣介绍,黑喉潜鸟、斑脸海番鸭等都是“北极宾客”,红喉歌鸲、红喉姬鹟等属于内地稀客,它们多是路过新疆的候鸟,极少会在新疆长时间停留,以前研究人员和鸟友只是在迁徙季节,或者夏天偶尔拍到它们,极少记录到它们在新疆繁殖的情形,“此次的考察记录,有待于进一步深入观察,有可能它们确实在当地有繁殖,只是以前我们没有观察到。喀纳斯的生态环境和部分候鸟的栖息环境非常相似,可能也比较符合它们的生存需求”。
随学随记
文/晨报记者赵梅
图/由新疆观鸟会提供(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视频/由新疆观鸟会提供
编辑/则北
如果觉得有趣,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3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