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北极雀 >> 北极雀的形状 >> 爱斯基摩人的腌海雀,臭到让人呕吐,为啥却
咱中国人那可都是吃货,既爱吃,也懂得吃,啥食材到咱这儿都能给整出个最佳吃法来。就因为咱这吃货本性,为了吃能专门跑去一个城市,甚至还能为了吃出国。可要是你去了爱斯基摩人住的地儿,他们要是拿出当地美食“腌海雀”来招待你,那你赶紧麻溜跑吧,这东西简直就是生化武器,能把你臭得眼睛都疼。
这么个事儿,爱斯基摩人一直住在极地那旮旯,那儿长年都是冰雪,平均温度贼低,植被根本没法好好长,也就夏天最热的那一两个月能有点草本植物。
这儿植被不好长,那就意味着农业搞不了,畜牧业也发展不了,采集都不行,当地人只能靠打猎来弄吃的。
吃的东西少,爱斯基摩人日子过得挺难,特别是到了冬天,他们得靠打海豹或者鲸鱼来养家里人。可打海豹和鲸鱼不是一个人能办的事儿,所以爱斯基摩人就组个十来二十人的小队伍一块儿去干。
男人们出去打猎,抓海豹、鲸鱼啥的,女人们就拿海豹皮、鲸鱼皮这类的东西做能保暖又防水的衣裳,好抵御寒冷的冬天。
这儿植被稀缺,导致没柴烧,没煤用,没油燃,他们很难把食物做熟,就只能吃生肉,爱斯基摩人这名号就是这么来的,意思就是“吃生肉的人”。
可一到夏天,特别是最热的那一两个月,爱斯基摩人的生活状况就不一样了。就算在北极地区,气温也能升得挺高,能让草本植物生长呢,有些冰原都变成草原了。这草原把驯鹿、狼、兔子、狐狸、鸟儿都吸引过来了,就连鱼儿也逆流游到这儿来产卵。这下,爱斯基摩人可有充足的食物了。
在这个时节,爱斯基摩人就会着手制作腌海雀。
北极那地方常年都挺冷的,所以没多少鸟儿能一直在那儿待着,就因为这,夏天的时候北极的鸟儿不多,猛禽就更少了,不过有些鸟儿会飞去那儿找吃的,生养小崽儿。
侏儒海雀这种鸟,从南边飞过来,瞅准机会在这儿繁衍下一代。可极地没啥树木,它们就只好在悬崖上搭窝下蛋。
爱斯基摩人瞅准那难得的时机,去爬悬崖,或是拿自己做的网兜捉侏儒海雀。这捉来的海雀,既不洗,也不杀,直接就给塞进海豹肚里了。
一只海豹的肚子能装下三百到五百只侏儒海雀,装完后拿针线把肚子缝上,再用海豹的油脂把缝补的地方抹匀,让空气进不去。
接下来把海豹放到阴凉的大石块下面,埋上大概6到12个月,如此一来,腌海雀就渐渐发酵好了。
到了食物短缺的时候,或者想要调个味儿,爱斯基摩人就会把腌好的腌海雀拿出来,这时候的腌海雀那可是臭得要命的“美味”,比咱的臭豆腐、螺蛳粉、臭鳜鱼都要臭得多呢。
外地人想要尝试腌海雀,差不多都没成功。
在当地人眼里,腌海雀算一道美食,能把翅膀撕下来,慢慢吃肉,还能直接从鸟的泄殖腔吸已经发酵好的汁液,可这吃法太猛了,好多人都受不了。
为啥爱斯基摩人会吃那臭烘烘的腌海雀呢?
有人讲这是爱斯基摩人补维生素的办法,那地方植物少,就得这么补维生素。可实际上那会儿爱斯基摩人根本不晓得啥是维生素,也不明白咋补,他们吃腌海雀,主要是当地能量稀缺,还存在很严重的时空分布不均衡的情况。
要是当地人没法把夏天逮着的多出来的吃的存到冬天,那他们到了冬天就可能没啥吃的了,没准还会活不下去。
不过储存食材的办法不多,有的地方用盐,有的地方把食材风干晾晒,而爱斯基摩人存食物靠的是发酵,这样能让食物在炎热的夏季不变质,能存放得更久些。
好多地方其实都这样。
好比说鲱鱼罐头那味儿简直没法闻,人都想不明白咋把新鲜鱼给弄成这么臭的吃食呢。实际上是那会儿捕鱼本事强,逮着老多鲱鱼了,可没法长时间存着,所以就做成鲱鱼罐头好让它能多放些日子。
虽说臭味食物闻着臭,可咱舌头上没那种能接收臭味的东西,它只会接收发酵后的肉产生的氨基酸,而氨基酸能带来鲜味,这就有了“闻着臭,吃着香”这么个讲法。
臭味食物能给人提供能量,发酵后的食物人体吸收起来更容易,因此全球好多地方都有一些臭味食物,时间一长,就变成当地特有的味觉记忆了,腌海雀也是这样。
我不太清楚您提供的原文内容在哪里呢?您是不是忘记添加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