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北极雀 >> 北极雀生活环境 >> 明代花鸟画中,麻雀题材的作品有何艺术特征
明代花鸟画在风格上远习唐宋,近承元人余绪,名家辈出且遗存画作较为丰富,其中以麻雀题材的作品数量可观,且具有一定代表性。
画史记载,麻雀题材绘画作品自南北朝时期就已经出现,经过历代的发展,到明代麻雀题材作品在立意、形式、技法上均较之前有所发展。
本文笔者就为大家阐述下,明代花鸟画中,麻雀题材的艺术特征有哪些?
01从写实到写意的转变
“写实”与“写意”中“写”的含义更多的是表达方式,写实多展现为对于物象具象的追求,写意则更多为抽象的表现。
明代花鸟画在画风特点上,继承唐宋传统,兼蓄了南宋院体山水画法,吸收了一定元代水墨绘画的成分,并在此基础上又有所发展。
边景昭以绘事供奉内廷,活跃于永乐年间,为武英殿待诏,有着诸多美誉。
边景昭善画禽鸟,对于禽鸟形象的描绘,在遵循禽鸟本身构造的基础上,也有自身的艺术理解。
在风格上,沿袭着两宋的审美趋向,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又发展出新的局面。
与五代黄筌的《写生珍禽图》以及两宋期间《驯禽俯啄图》、《竹树驯雀图》的麻雀形象等相较,五代、两宋的时期,麻雀在造型上较为严谨,恪守法度,用色细润柔和,刻画精微,尽显工整细腻的画风,可直观的看出对于两宋院体花鸟画画风的延续。
《三友百禽图》画面中的麻雀形象,沿袭了两宋注重形似的表现,形态生动,饶富生趣;但在用笔上,直抒胸臆更为粗放,不再因循勾线填色,将麻雀的羽翅直接勾染而成,背部羽毛的斑点信手点写而出,对于麻雀绒毛细节的刻画,以及绒毛质感的表达也更为写意放松,更凸显麻雀野逸自然天趣,由此反应出此时在用笔上由精细工整逐渐转化为粗、简的笔法。
另外对于环境的描绘,在坡地、树枝、山石以及花丼细节的处理上的表达更为简练概括,不拘于单纯的描摹自然,对环境的表达更为放松,更加写意,增添了作品的生动性。
随着花鸟画发展得不断成熟,禽鸟题材的创作愈发多元,林良也是一位喜爱表现麻雀题材的花鸟画家,林良虽武职出身,同时也与许多文人士大夫有着交集,兼具着良好的文学修养。
他的作品大都以禽鸟作为主体,所描绘禽鸟品种之众,技法亦独具特色。
他笔下的麻雀形象大都以意笔为主,《乔林百雀图》中对于麻雀形象的刻画,先用墨勾勒出鸟喙与眼睛,再用淡墨染出鸟的外形,再用丰富的墨色和点法点虱出麻雀的复羽、飞羽的结构,层次分明,细节明显,用笔果断,不拖泥带水。
对于小小的麻雀,并没有因其体型小或意象的表达就忽略其结构,而是以简练概括的笔墨将头颈肩以及翅膀,各个部位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刻画与之搭配的环境方面,对于自然的描绘畅快生动,表现的树枝与苇叶也极富节奏感与生命力。
以水墨粗笔的新风貌一开花鸟画的崭新形态,其意义不仅丰富了花鸟画的表现形式,且对后世有着积极的影响,从注重含蓄晕染的画风到粗笔水墨的表现,可以看出明代麻雀题材的绘画风向,逐渐侧重对于写意形态的表达,虽然同样注重形象特征和结构之表,但其绘画体格已经有了明显的转向。
02从静态到动态的发展
《说文解字》记:“静,审也。从青,争也。”自审、内省,以求内心的安静,后引申出安静、静止、宁静之意。“静”不仅仅是形容“物象”的物理状态,更是升华到思想与精神层面。
画面上的静,更多的是透过画面,形容作者内心的心境所达到的境界。
明代以前麻雀题材作品,大都推崇画面自然恬淡、平静深邃的意境,特别是两宋其间画家们虚静清逸的审美心态,扎根自然,借画抒情,如北宋崔白《寒雀图》大都有意识的追求画面“静"的境界,画面清澹素雅,苍劲的线条表现古枝的蜿蜒曲折,残叶凋零也不乏生气,图绘共九只麻雀,其中八只麻雀栖息于古枝之上,另一只飞动呼应,布局错落有致,合理得当,画面正中的那只麻雀显得最为安静,全身紧缩成一团,神情锐利,自然传神,从麻雀形象本身到整体的意境追求,都突出了寒意中安静的审美趋向;以及南宋吴炳《竹雀图》等都有通过追求画面达到平静深邃的意境,来抒发内心的感受。
麻雀题材发展至明代,画风上依旧沿袭着唐宋宫廷的审美因素,在迎合统治者审美喜好的同时,画面中更追求自然、生活化的动态。
明代麻雀题材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对于麻雀群体的表现,如边文进《花鸟图》、《三友四喜图》等,相较以往的麻雀题材作品,群雀题材的表现在构图上有较强的特点,往往将画面布置繁密,有较强的装饰感。
首先在麻雀形象的数量上就有数十只之众,枝头以及坡地上的麻雀形态各异,变化丰富,或展翅飞翔,或驻留枝头之上,百雀群集,生动活泼,且造型没有一只麻雀形象重复雷同,营造出祥和而太平的自然氛围,极富生活气息。
既直观体现了麻雀喜好群居的自然习性,又使大众能够通俗易懂地了解画面中的吉祥寓意,更容易让人们感受画面中呈现的自然、生活化的动态,饶有趣味。
不仅细笔勾勒对于描绘麻雀题材作品突出,粗笔水墨的麻雀的题材的形式亦具有代表性,如林良的《乔林百雀图》,也是展现群雀整体自然的属性,灌木丛林之中,近百只麻雀穿梭其中,麻雀之间互相嬉闹,姿态各不相同。
在用笔上更加灵活多变,皴擦点染更加随意自由,既有状物之情又有传物之性,将自然环境与麻雀的形象巧妙地交融,更为凸显麻雀之间自然和谐的天趣。
03表现技法的多样性
边景昭、孙隆、林良、吕纪、唐寅等都曾创作过麻雀题材作品,艺术风格上各有所长,且成就显著。
边景昭在造型与笔法上取法传统,与唐宋有着紧密的联系,又吸收了一定南宋院体山水的画法,在严谨写实的刻画中配以简淡的背景,精微而不失工板,绘有多幅有麻雀题材作品留存至今,影响深远。
作为御前画史的孙隆,设色没骨法也自成一派,远宗徐崇嗣没骨法,近又受到王渊、张中的设色写意法影响,注重色墨之间的相互渗透,其中《雪禽梅竹图》图中主要釆用粗笔细笔相结合的画法,淡墨渲染背景挤留出树枝、山石以及禽鸟的形态,几只麻雀依偎在树枝之间,粗笔勾画出老枝的质感,细笔生刻画动麻雀形象,在坡地及枝头上留出空白,来衬托出白色的积雪,笔墨清隽,没骨与写意相兼,粗细结合,在粗、细效果的强烈对比中得美感,有别于一般的水墨写意画,画面深具野逸之趣。
林良花鸟画自成一家,尤以写意著称,豪纵奔放,多受南宋院体山水画的影响,此外,梁措、牧溪作品中的水墨简笔风格因素,也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林良。
他擅长以遒劲精简的笔墨,来概括禽鸟的形象以及与之搭配的场景环境,《灌木集禽图》中,釆用散点式构图,芦石掩映,禽鸟们或栖或戏,在刻画群雀飞动之势时,釆取勾染相间,用阔笔点出躯干及羽毛,釆用淡墨将其轮廓外形进行渲染,细节之处再用线条勾勒强调。
全幅气势宏阔,兼以草书人画,用笔爽朗而又不脱离形似,信笔而成,他笔下禽鸟形象的特征源于对生活的体察,以及置身于自然野趣中的愉悦。
吕纪在用笔豪纵与工整之间灵活转换,吕纪的工笔画法继承边景昭,粗笔曾受林良水墨风格的影响,其中麻雀题材作品主要以工笔设色法为主,绘有《雪景翎毛图》、《雪梅集禽图》等,其中《雪景翎毛图》中所绘雪后江边一景,天水一色,古意盎然。
栖息在枝头的一群麻雀正在互相依偎在寒冬之中,盼望着春日的到来。
在麻雀的表现方式上,淡墨的背景将麻雀的外形轮廓掏染而出,凸显羽翼丰满,羽翅上釆取勾染结合的方式将麻雀进行刻画。
与之搭配的环境上在以意笔勾画覆有积雪的树枝时,又能准确地传递出麻雀之间的情态以及刻画其形状的特微。
半工半写,不拘一格。
唐寅兼善山水、人物、花鸟各科,在表现麻雀题材作品中绘有《樁树双雀图》,图中绘有两只麻雀在樁树枝头互相顾望,活脱自然,技法上以水墨写意为主,重视笔墨情趣,画风远袭宋元水墨,宗合南北宗之长,强调诗、书、画三者结合,且在构思上富有一定的思想性。
明代花鸟画中对于麻雀题材的表现方式上呈现多样,工写粗细均有涉猎,从而呈现出不同面貌的画法,风格上绚丽、清雅、华贵、野逸也均有体现,共同丰富了麻雀题材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