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雀

汉代北斗七星上曜星月下安物望谈

发布时间:2022/11/12 8:58:33   
白癜风诊疗指南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102/5972927.html

中国北斗七星

6月23日上午,我国北斗三号导航卫星成功上天!北斗导航的名字来源于“北斗七星”,寄望着卫星像北斗一样能运于中央,临制四方。北斗导航系统的命名,有着鲜明的中国色彩,彰显着华夏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

汉朝时期,由于古人对星象的崇拜和北斗变化规律对农业生产的作用,北斗信仰在民间和宫廷盛行,尤其最被道教所重视。

不过,早在道教兴起之前,中国人就已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星宿信仰: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象。

这四象代表着中国神话的四大神灵,其中北方七宿——玄武,它的其中一宿形状酷似古代用作舀酒的斗形,故起名为北斗,简称“斗”,就是如今我们熟知的北斗七星。

古人通过观北斗可以辨方向、定节气,它和人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同时也象征着方向、光明和希望。

北斗七星对应星宿名

从东汉到梁朝——北斗信仰的盛行和衰落

1、汉代艺术体现北斗信仰

研究北斗信仰的学者不计其数,他们的研究角度与观点各异,北斗信仰的起源在学术界也颇具争论。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北斗信仰大行其道的时期在汉代。

考古学家在长清孝堂山石祠的壁画上,发现了东汉早期的北斗七星图,画上刻有日、月、北斗、南斗,皆是人民对星象的敬畏崇拜。

人类社会进入文明社会之初,万物皆灵,在外太空中,首先崇拜的是光辉灿烂的太阳,其次是清冷细柔的月亮,北斗、南斗与其一同出现,表明了北斗在当时期地位足以媲美太阳神和月亮。

东汉中期,考古学家又在嘉祥武氏祠的画像石上发现了北斗七星造型的车子。西汉司马迁《史记》天宫书中称:北斗为帝车之象。

也就是说,古代皇帝作为天神的传令者,驾驶着北斗来到人间。根据考古学家研究碑文发现,武氏祠有四人在朝廷当官,是显赫一方的贵族,画中又有仙官对着北斗车顶礼膜拜的场景,即使是上等阶层的达官贵族也对北斗显示出其恭恭敬敬,这幅画像象征了北斗在当时是一种地位和权力的象征,如同天子一样受人敬畏和尊崇。

武氏祠北斗图

2、道教对北斗信仰的推动

真正把北斗信仰形成一套宗义的是道教。道教的教众尊崇北斗为天神,并为其著有《北斗经》。道教讲究“天人合一”,教众寄望各种祭拜仪式来祈求安康,逐渐发展成了一整套拜祭北斗的仪式。

生活中常有文章写得精妙的人被称为“文曲星降世”,正因文曲星是主管文采笔墨的星宿。除了文曲星,各星君都有其主管的宫位和代表的品质。

经文记载,北斗七星君乃造化之枢机,人神之主宰。北斗真君洞察人的一言一行,保障人间的公平公正,同时也管理着阴司地府的是非枉直,担任着阎罗王和审判官的职责。凡存活人世,必定受到星君的掌控,唯一能做的就是向星君表示敬畏之心,这样的压迫感,让人们对北斗更加敬畏。

3、北斗逐渐退下神官主位

汉末到三国期间,源自佛教的阎罗王等角色仍未出现,人们看重北斗星君在“注死”这一方面的功能,用以填补信仰体系的空白。

北斗星君

这样一来,北斗星君在其他领域的作用就被缩减了许多,并在后来逐渐被其他神明所取代,这对北斗的流传和其地位造成了极大的不利,是造成它在梁代权威下降的一项原因。《汉书》指出“璇玑玉衡以齐七政”,可见北斗在汉代地位,与后来小小司命神的身份相比天差地别。

上曜星月,下安物望——北斗对社会各的影响

1、作为参照物定方位

中国古人对于如何定向十分重视。民间流传一句俗语:“夜看北斗知北南”。北斗七星位于大熊座,距离它位置不远的地方,位于天枢、天璇连线的延长线附近,有一颗同样明亮的星,那就是小熊座的北极星。把北斗和北极星视作一个整体,这个整体称为“斗极”。同时,北极星正是北方的标志,我们借此判断自己所处地理位置的东西南北,这在当时缺乏有效指路仪器的汉代具有重要意义。

2、根据北斗方向定季节

古籍《鹖冠子》记载:“斗杓东指,天下皆春;斗杓南指,天下皆夏;斗杓西指,天下皆秋;斗杓北指,天下皆冬。”,斗杓指的是玉衡、开阳、摇光组成的斗柄形状,古曰杓。另外的天枢、天璇、天玑、天权四星组成斗勺,古曰魁。判断出四季后,农民可以据此掌握大概的气候、降水、光照等因素,有利于他们安排自己的生产工作。

农耕时代,我国先民在长期农耕实践中发现,农作物耕种需要根据太阳运行情况进行,而北斗七星正是和太阳运动有着紧密的联系。能够通过北斗运转规律判断时节不至于误了农桑,对当时的农业生产无疑起到了巨大作用,更何况是汉文帝言“农业是立国之本”的汉代!西汉早期奉行的制度重农抑商,因而,北斗指导农业生产的作用,使其地位比在其他朝代更不可动摇。

北斗四季变化

3、分辨时辰

《淮南子·天文训》中有记载:“帝张四维,运之以斗,月徙一辰,复返其所,正月指寅,十二月指丑,一岁而匝,终而复始”。说明古人此时已经能够通过观察,记录并总结出北斗的运转规律,把它的运动周期划分为十二个区间,就像我们平时看的钟表一样,古人把斗柄看作分针、秒针,根据它所指的方向来判断时间,甚至能判断出月份和季节。

古时候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这一点可以在他们寻找参照物来推算出时间就能看出,他们也有充足的时间的耐心去观察和记录。比如汉代的张衡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能够通过观察发现北斗绕北极星转动的规律。

4、天人合一的建筑杰作

北斗信仰的影响不断扩大,在建筑领域,最为典型的当是福建的七星土楼。福建土楼是一种中国乡村民居,它们大多始建于南宋时代。土楼通常是一座大型的、封闭的、的土楼,结构最常见的是长方形或圆形,有非常厚的承重夯土墙,三到五层楼高,体现了一种特殊类型的社区生活和“与环境和谐相处”的理念。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46处福建土楼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包括有河坑土楼群——双北斗七星阵。

河坑土楼群“北斗七星”

河坑面积仅一平方公里左右,土地肥沃而且地面平坦,是个种植庄稼的好地点。数百年前,张家的祖先从临近的石桥村迁来这里居住,他们被认为是此地最早的居民。

在这条山谷中,张家人先是依据天文领域的七星布阵,建造了七座方形土楼,这相当于在地面上仿制了一个七星阵。后来张家家族越来越庞大,同时建造土楼的技术越趋于成熟,故又在方楼的周围建造了七座圆形土楼,同样按照七星阵的样式布局。

从高处俯瞰河坑土楼群,七座圆楼酷似舀酒的斗形,七座方楼也伴随左右,形成另一个北斗七星阵;两个七星阵没有相互排斥,反而彼此映衬,锦上添花,互不干扰,构成无与伦比的绝妙景象,令人拍案叫绝。这些土楼和桃红柳绿配合自然让人赏心悦目,又与白云竹林相映成趣,共同构成一幅情趣盎然的山水画卷。

5、北斗历法构建生命科学知识体系

所谓“北斗历法”,是根据北斗七星在星空的位置,来推算目前的时节。由于北斗七星在天空运行的群星中最为耀眼,而且它的位置和形状发生的变化细微,可以忽略,又和太阳的运动有着固定的联系,这一规律与当时人民的生产生活关系紧密,所以根据北斗七星这一天文背景制定出北斗历法就顺理成章了。

道家

《黄帝内经》,成书于西汉中后期,是中医学理论奠基之作,以医学内容为主,但书中也包含了大量的哲学、人文、天文、地理等方面的知识。比如它分别选择了5种不同历法(十二月太阳历、十月太阳历、太阴历、阴阳合历、北斗历)知识的背景。

其中北斗历法知识在书中有所体现:《黄帝内经》将北斗星称为“太乙”,一年按八个时间阶段予以计量,从而有了“八风发邪”“天有八纪”。

《灵枢·九宫八风》应用北斗历法的意义在于确定空间方位和时间运行的规律,并以此判断不同时空可能发生的贼风虚邪、邪气致病力的强弱等。

北斗地位、功能独特,故其在古代封建王朝帝皇崇拜、国家祀典、民族信仰中占有重要地位。

总结

农历五月初五,为北斗下降之日,这样的节日仪式倾注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闪耀着道教教义的光芒。道教宣称北斗星君掌管人民命运,放眼现在,我们自然觉得这样的观念未免有些消极:我命在我不在天,沉浮由我所主,选择的权利完全在于我们自己,但是在当时,北斗信仰是慰藉人们心灵的良药,他们通过这样的仪式表现对生活的信心和热情。

北斗星

北斗信仰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映射在我国方方面面,北京紫禁城的建筑布局、一个星期分为七天的北斗历法等等。

虽然如今鲜有北斗祭拜,但北斗信仰的魅力之处,在于它能够时刻向人诉说自身的人情故事,正如前文的七星阵土楼群,从你踏足的一刹那开始,就能让你贯古通今,在一呼一吸间了解到它的故事。因此,北斗信仰中包含着的文化思想精华,仍然可以在现代发挥作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精神财富。

参考文献:

1.《晋书·天文志》

2.《鹖冠子》

3.《淮南子·天文训》

4.《北斗经》

5.《汉书》

6.《世界遗产名录》

7.《灵枢·九宫八风》

8.《中国中医药报4版》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221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