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北极雀 >> 北极雀的习性 >> 北极有个城市叫伊魁特,去过的人特别少,这
如果说北极的寒冷与蛮荒是悬于远方的毒红苹果,我也愿意成为那个咬他一口中毒身亡的白雪公主。探索两极,始终都是旅行者的终极梦想,那些苍凉的白色,在他们的眼中不是单调与贫乏,而是充满魔力,无时不刻地让人魂牵梦绕。
如果说南极大陆的遗世独立,只能靠梦想去亲近;那么相比之下的北冰洋则没有那么孤傲,触摸北极可以通过领土延伸到北极圈内的北欧五国,美国、俄罗斯和加拿大得以实现。
这一次,我要从加拿大最年轻的地区努纳武特(Nunavut)去探索春日的北极,其首府伊魁特(Iqaluit,又名:伊卡卢伊特)靠近北极圈,大约地处北纬63度。临行之前,我试图搜索关于努纳武特、关于伊魁特的攻略资料,很遗憾地发现除了百度百科里寥寥几行简单介绍以外,基本上找不到任何中文资料,更别说旅行攻略了。这让我对努纳武特的兴趣更加浓厚,去发现去探索,去还原旅行本来的意义。
几个简单的数据,让你先了解一下我要去的这个地方:
努纳武特是加拿大面积最大的地区,全区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常驻人口只有人,人口密度仅为0./平方公里,如果按照这个人口密度,我们偌大的上海只能住人了。
伊魁特是努纳武特的首府城市,人口多,中国人十来个。
要探索北极,并不那么容易。努纳武特地区,没有高速公路,更没有铁路,想要抵达只有靠飞。唯一通往外区的城市是首府伊魁特,从加拿大首都渥太华、魁北克的蒙特利尔、曼尼托巴的温尼伯/丘吉尔、艾伯塔的埃德蒙顿/卡尔加里,以及西北地区的黄刀这几个地方才有直飞航班过去,而且航班随天气变化也经常发生变动。
所以,我从上海过去的飞行路线是:上海——多伦多——渥太华——伊魁特;也可以选择:上海——温哥华——卡尔加里——伊魁特,这条飞行路线。不管怎样,转三次机是肯定要的,长途飞行与舟车劳顿,这些都算是去北极的代价吧。另外,加拿大飞伊魁特以及北极地区的航空公司只有三家,FirstAir,CanadianNorth和CalmAir。
飞跃北冰洋的冰层与冻土,伊魁特机场附近那些可爱的小房子就在眼前了。
一下飞机,就感觉北极的寒气直往心里钻,即使是明媚的四月,我还是感到的仍然是严冬未去。4月11日我们抵达的时候,伊魁特的温度是-11度,来接我们的Robbyn说“已经很暖和了”!
机场离市区很近,大概十几分钟车程就到。见惯了大城市,简直难以想象伊魁特的“市区”就是雪地上几座矮小的房子,路上的行人也很少;我们一行7人,只有我来自亚洲,长途飞行和时差让我昏昏欲睡,其他几个都来自美加,大家一上车就开始饶有兴趣地谈论努纳武特了。
四驱车行驶在城市的雪地上,我透过车窗望出去的场景,让我想起东北边陲的某个小镇。
伊魁特第一站:UpperBase
UpperBase在伊魁特西北3.5公里的地方,地势较高,它在冷战时期曾是美国的军事基地。当时的导弹侦测系统和一些废弃的军用建筑或设施,不大可能运往别处销毁,被就地掩埋在冻土与雪层之间;所以当踏上这片可以俯瞰小小的伊魁特的高处,除了凛冽北风还有那些掩埋不掉的军事遗迹。
从upperbase下来,蓝天白云特别纯粹,你会被路边这幅巨大的墙绘壁画所吸引,没人解释图画的意思,具象的人物和抽象的场景,大意或许是描述因纽特人对城市化进程的纠结与无奈吧。
在伊魁特我们看到的房子大都是这样的,虽然这里还差一点点才进入北极圈,但是冬天也几乎有20个小时是晚上,夏季也有20个小时是白天;这样建造房屋,留一个比较小的窗户,有助于节省能源。也正是因为过长的冬季和黑暗,这里的居民有比较多的情绪抑郁问题,我曾经造访过的芬兰北部,也有同样的问题出现。
行走在伊魁特,你会不经意地发现很多这样用石头做成的人形标记,因纽特人叫它“inukshuk”意思是“像人一样”,因纽特人用它们来传递方向,还用它来做道路标记和符号。如今,Inukshuk已经成为加拿大历史文化的象征,你在温哥华、多伦多等大城市的旅游景点都能看到“因纽特石头人”。
记得年温哥华冬奥会的会徽上,就是这个石头小人哦。
伊魁特第二站:Apex
到伊魁特旅行,当地人都会建议你去城市南边的Apex,这个地方距离市区也只有几分钟车程。
Apex靠近弗罗比舍湾(FrobisherBay)的军事基地,是一个于年建立起来因纽特人部落,即使到今天也可以来此处窥探因纽特人的传统生活。
我们抵达的那天下午,阳光看似不错,却是有气无力,Apex前一望无际的冰面吹着呼呼的风。厚厚的冰层,似乎千年不化,绝对是北极最冷酷的象征。站在空旷的冰层之上,我即使穿了两件羽绒服,外面这件还是传说中能抵御零下30度严寒的大鹅,在寒风中也是瑟瑟发抖。
此时的我,真的难以想象,因纽特人要何等的顽强才能在如此酷寒下坚守自己的家园。
一叶孤舟在白色的冰面凝结成画,那是因纽特人夏季出海捕鱼的必要工具。
已经变为遗迹的哈德森湾公司建筑,是Apex的一道风景,在这个地方可以感受大海潮汐变化。
伊魁特第三站:他们用ToonikTymeFestival来迎接春天
4月中旬到伊魁特,正好赶上了因纽特人一年一度的活动“ToonikTyme“,今年的节日从4月12日到21日持续10天,12号晚上我们在市区的礼堂的地方参加了他们的节庆开幕典礼。
这应该是我参加过最简单朴素的节庆开幕了吧,现场有点像小时候的露天电影场地,大人们坐在塑料凳子上有说有笑,小孩子们互相嬉戏打闹着坐在席地而坐;正前方是一个有两个立式话筒的舞台,背后是投影幕布。穿着传统服装的主持人简短介绍之后是因纽特时装秀,歌舞表演等。
素颜参加时装秀的因纽特美女和帅哥们
独特的“InuitThroatSinging因纽特人喉音唱歌”,应该是最特别的部分,两位表演者在台上面对面分别用喉咙震动发出,这种唱歌方式在蒙古等游牧民族中也可以看到。两个人面对站着,用“犬吠”式的呼吸发出有节奏的声音,甚至其中一个人会贴这对方的嘴唇达到口腔共鸣,直到另一方因为无法保持节奏的呼吸而停止对唱。
后来,我才听一个表演者介绍,因纽特喉音的起源是女性唱给背在背上的孩子听的,这种靠喉咙震动发声的方式可以上在背上的孩子感受到母亲的声音,从而不再惧怕黑夜。所以,现在在很多因纽特的传统活动中,他们会将喉音唱歌作为一种竞技游戏。
声情并茂的因纽特歌手
小朋友的雪地摩托比赛也是ToonikThyme的热门活动之一,从7、8岁开始,因纽特的孩子们就能很娴熟地驾驶雪地摩托了;真是一方水土造就一方人。。。
第一届ToonikTyme节从5年就开始了,到现在它已发展成每年四月为迎接春天到来的一个为期一周的活动,因纽特的每个人都很喜欢这个节日,因为从现在开始,漫长的冬天即将过去,迎接他们的将是美好的春季。
ToonikTyme的活动还包括打猎、海豹剥皮、因纽特传统游戏等。
伊魁特第四站:Unikaarvik游客中心要了解因纽特文化,就去伊魁特市区的Unikkaarvik游客中心,那里有个一小时左右的小型tour,让你刚到伊魁特就对这个城市的发展以及因纽特文化发展有个大致的了解。
下面的这个%大理石的雕塑就颇让游客中心自豪,因为这是早期的因纽特人用简单粗放的工具雕刻出来。处于游牧状态的因纽特人,喜欢便于携带的小型雕塑;而眼前的这个雕塑重达多斤,雕刻完成后,冒着有可能破冰沉船的危险,千辛万苦通过水路运到因纽特社区。直到年游客中心成立,雕塑被移送到这里的展览。
游客们饶有兴趣地看着因纽特人生活的视频
美女讲解员在介绍因纽特人的日历
游客中心展示的因纽特人传统服饰,他们的衣服基本上是用海豹皮/海狸皮,北美驯鹿皮做成,特别能抵御风寒;女性服装的后背有一块大而突出的地方,那是放孩子的地方,然后宽大帽子可以将大人和孩子一齐包裹住。
这个有点像扇形的刀具,是因纽特妇女用于剥海豹皮的工具;现在当走进伊魁特的艺术品小店,你会看到用这种刀具的形状做成的工艺品、耳环或者项链等。
和我合影的这位,是在游客中心遇见的会说几句中文的因纽特美女,她从没到过中国,中文是在南方的教会里学到的。在伊魁特的街上,你碰到的人90%以上会是因纽特人,他们非常和善而友好,年轻人的英文也很好,所以完全不用担心交流问题。
伊魁特第五站:街头游走的发现
伊魁特城市很小,常驻人口只有不到人,只有两三家酒店,街上我也没怎么看到餐厅,我们的一日三餐都是在酒店里解决的。
只要留心,就会发现伊魁特的所有标牌都是用英文和因纽特语两种语言;努纳武特地区和加拿大其他的省不一样,省是非常独立的行政单位,而地区对联邦的依赖性更强,这里所有的土地、房屋都是属于联邦,政府部门的费用甚至工资的一部分,都来自联邦。
这个因纽特妇女上背着孩子,衣服后面有个大袋子,像是育儿袋,可以保证小朋友不会冷着。
这些在城市街头的石头雕塑,大多粗狂豪放未加雕饰,它们有的被厚雪掩盖,有的又高高在上。。的确,努纳武特与同处于北极地区的北欧五国来说,少了些浪漫的童话特色,多了些严寒和粗放。
当然,如果你走进街头的艺术品店,也会发现一些让你怦然心动的精致小品。店里售卖的工艺品大多是用象牙、鹿角、动物骨骼或者大理石制作出的手工制品,它们才是当地的宝贝,是很好的家庭装饰品和配饰品。
我就买了一个这个鹿角或者象牙做成的北极熊吊坠,这些工艺品价格都在40-70加元之间,若真的全部纯手工打造的话,还是感觉物有所值。
在很热门的CarvingNunavut商店,一进门就被墙上那整块的北极熊皮给震撼了。这家店除了卖大大小小的石头雕塑外,还有很多是当地因纽特老人手工制作的服饰配饰。我在店里逛的时候,就看到一位老奶奶来把她做的小玩意儿卖给店铺。
像我们豪放的蒙古人一样,因纽特人其实也是嗜酒如命的,然而为遏制因饮酒引发的诸多治安问题,在伊魁特买酒卖酒都需要特别的手续和许可。城中的酒类特许销售店Liquorstore好像只有一家,我们去的这家NuBrew啤酒厂也是相当出名,即使啤酒厂自己并不能进行任何宣传,但每天去那里喝一杯的人不少。
作为地区首府的伊魁特,与其他地方相比肯定是各方面条件是最好的了。但,你能想象这其实是一座没有高速公路、没有柏油马路、没有铁路,甚至没有任何植被的城市吗?道路基本上都像下图,拨开厚雪,下面就是泥地;白色是这里永恒的色彩。
努纳武特属于永冻土,没有建设高速公路和铁路的条件,植被也无法生长。而且现在的厄尔尼诺现象使北极气温逐年升高,永冻土出现松动甚至“土石流”,这样会对路面、建筑等造成巨大影响。讲起这些,伊魁特的当地人显得有些忧心忡忡。
全球变暖的问题,几乎年年都在讲,估计也只有常年生活在北极地区的人民才感受特别深刻吧!
伊魁特的出租车比较有意思,不管你去哪里,一趟一个人就是7块加元,而且出租车实行拼车、随招随停制,一路走一路拉人(当然不是随时都会坐满);也因为城市小,所以到哪里都是很快。下面这张路边的Taxi,大家了解一下。
努纳武特的车牌应该是我见过最有特色的了,特意拍了一下,车牌上尽是展现这个地区的标志:北极熊、北极光、因纽特石头人,真是超级萌了。
我们住的FrobisherIn弗罗比舍酒店是伊魁特为数不多的两三家酒店之一,位置算是不错的,距离机场和城市中心都近,只要天气好,去城市里的大多数地方都可以步行抵达。
需要吐槽一下关于伊魁特的Wifi问题,供后面去努纳武特旅行的朋友们参考。我从中国带去的上网卡和Wifi盒子都是“无服务”,后来换成中国移动的卡,还是“无服务”,只有在酒店可以用每天M的限流免费wifi;我开始不知道,打了一个网络电话就没流量了,需要付10加元购买2G;更无语的是,每次上网只能连一个wifi设备,总之对于我这种在国内4G流量大手大脚惯了的人来说,这个wifi用得太悲哀了。
后来想想也是可以理解,这里毕竟是北极地区,没有我们熟悉的“网络光纤”覆盖,通讯都靠卫星,所以哪里到处有免费WIFI呢?不过,听当地朋友说,或许明年真的会有网络了。。。
同去的美加的小伙伴们,好像只有加拿大的Roger电话公司的电话卡无论打电话还是上网还算OK的,其他都不怎样。所以,下次再去努纳武特得记住换加拿大的手机卡,否则离开酒店就彻底“失联”了!
房间是这样的,还不错。
这家酒店的餐食还行,早餐可以点单,有各式鸡蛋、欧美早点、华夫饼等挺丰富的。午餐和晚餐都可以零点,丰简随意。不得不说,北极人民也太喜欢吃肉了,点一盘菜里大多都是肉食,不过做得还挺好吃的,不让自己增点肥看来是抵御不了这严寒了。另外,到伊魁特一定要点那里的北极红点鲑鱼ArcticChar,不管怎么做都极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