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雀

经典开运风水大全集是难能可贵的佳作

发布时间:2024/9/11 12:31:02   

第七章附录-年年历表

解读月日时令

月历内容包括:月之大小;月建等。

日历内容最多、最杂,其内容主要包括:公历日期;星期;当日时令;当日吉、凶神煞;农历初几;干支;纳音五行;八卦;每日卦运;所值九星;二十八星宿;当日宜忌;当日冲煞;当日胎神;当日吉、凶时等。

星宿和四象

古代把星座称做星宿,又叫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是古人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用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每宿包含若干颗恒星。二十八宿的名称,自西向东排列为:

东方苍龙七宿。

古人把东、北、西、南四方每一方的七宿想象为四种动物,叫做四象。东方七宿如同飞舞在春末夏初夜空的巨龙,故而称为东官苍龙;北方七宿似蛇、龟出现在夏末秋初的夜空,故而称为北官玄武;西方七宿犹猛虎跃出深秋初冬的夜空,故而称为西官白虎;南方七宿如一展翅飞翔的朱雀,出现在隆冬早春的夜空,故称南官朱雀。

分野与参商

古代占星家为了用天象变化来占卜人间的吉凶祸福,将天上星空区域与地上的国州互相对应,称做分野。具体说就是把某星宿当做某封国的分野,某星宿当做某州的分野,或反过来把某国当做某星宿的分野,某州当做某星宿的分野。

指西官白虎七宿中的参宿,商指东官苍龙七宿中的心宿,是心宿的别称。参宿在西,心宿在东,二者在星空中此出彼没,彼出此没,因此常用来比喻人分离不得相见,如杜甫诗“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北斗与北极星

北斗又称“北斗七星”,指在北方天空排列成斗形的七颗亮星。七颗星的名称是: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根据北斗星便能找到北极星,故又称“指极星”。

北极星是北方天空的标志。古代天文学家对北极星非常尊崇,认为它固定不动,众星都围绕其旋转。其实,由于岁差的原因,北极星也在变更。三千年前周代以帝星为北极星,隋唐宋元明以天枢为北极星,一万两千年以后,织女星将会成为北极星。

月亮的别称

月亮是古诗文中描写最频繁的对象之一。它的别称可分为:

初月如钩,故称银钩、玉钩。

弦月如弓,故称玉弓、弓月。

满月如轮、如盘、如镜,故称金轮、玉轮、银盘、玉盘、金镜、玉镜。

传说月中有兔和蟾蜍,故称银兔、玉兔、金蟾、银蟾、蟾宫。

传说月中有桂树,故称桂月、桂轮、桂宫。

传说月中有广寒、清虚两座宫殿,故称广寒、清虚。

传说为月亮驾车之神名望舒,故称月亮为望舒。

传说嫦娥住在月中,故称月亮为嫦娥。

人们常把美女比做月亮,故称月亮为婵娟。

二十四节气

是我国古代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人根据太阳一年内的位置变化以及所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把一年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的天数分成二十四段,分列在十二个月中,以反映四季、气温、物候等情况,这就是二十四节气。每月分为两段,月首叫“节气”,月中叫“中气”。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和顺序为:

正月:立春、雨水二月:惊蛰、春分

三月:清明、谷雨四月:立夏、小满

五月:芒种、夏至六月:小暑、大暑

七月:立秋、处暑八月:白露、秋分

九月:寒露、霜降十月:立冬、小雪

十一月:大雪、冬至十二月:小寒、大寒

为了便于记忆,人们编出了歌谣:“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七言诗

地球绕着太阳转,绕完一圈是一年。

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节紧相连。

按照公历来推算,每月两气不改变。

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

这些就是交节日,有差不过一两天。

二十四节有先后,下列口诀记心间: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

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

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

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处暑八月间;

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

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抓紧季节忙生产,种收及时保丰年。

流火与彗星

流,下行;火,指大火星,即东官苍龙七宿中的心宿。《诗经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七月相当于公历的八月,流火是说大火星的位置已由中天逐渐西降,表明暑气已渐渐消退。

(温馨提示:全文小说可点击文末卡片阅读)

彗星俗称扫帚星,彗星袭月即彗星的光芒扫过月亮,按古代说法是重大灾难的征兆。秋分:昼夜平分。

白虹与华盖

“虹”实际上是“晕”,大气中的光学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往往是天气将要变化的预兆,可是古人却把这种自然现象视作人间将要发生异常事情的征兆。

华盖,星座名,共十六星,在五帝座上,今属仙后座。旧时迷信,认为如果人的命运中犯了华盖星,就会走霉运。

朔望

当月亮绕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月亮的黑暗面对着地球,这时叫朔,正是农历每月的初一。当月亮绕行至地球的后面,被太阳照亮的一面对着地球,这时叫望,一般在农历每月十五或十六日。

朔是指月球与太阳的地心黄经相同的时刻。这时月球处于太阳与地球之间,几乎和太阳同起同落,朝向地球的一面因为照不到太阳光,所以从地球上是看不见的。望是指月球与太阳的地心黄经相差°的时刻。这时地球处于太阳与月球之间。月球朝向地球的一面照满太阳光,所以此时从地球上看月亮呈圆形,叫做满月或望月。从朔到下一次朔或者从望到下一次望的时间间隔,称为一朔望月。

在中国古代历法中,把包含朔时刻的那一天叫做朔日,把有望时刻的那一天叫做望日;并以朔日作为一个朔望月的开始。在历日的安排中,通常为大小月相间,经过15~17个月,接连有两个大月。

纪年法

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四种:

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如《左传崤之战》:“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指鲁僖公三十三年。

年号纪年法。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如《石钟山记》“元丰七年”、《梅花岭记》“顺治二年”等。

干支纪年法。如近代常用干支纪年来表示重大历史事件,如“甲午战争”、“戊戌变法”、“辛丑条约”、“辛亥革命”。

年号干支兼用法。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干支列后。如《梅花岭记》“顺治二年乙酉四月”,“顺治”是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年号,“乙酉”是干支纪年。

纪月法

我国古代纪月法主要有三种:

序数纪月法。如《采草药》:“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指南录>后序》“德佑二年二月”,“是年夏五”,“五”就是五月。

地支纪月法。古人常以十二地支配称十二个月,每个地支前要加上特定的“建”字。如杜甫《草堂即事》诗:“荒村建子月,独树老夫家。”“建子月”按周朝纪月法指农历十一月。

时节纪月法。如《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孟冬”代农历十月。

纪日法

我国古代纪日法主要有四种:

序数纪日法。如《梅花岭记》:“二十五日,城陷,忠烈拔刀自裁。”

干支纪日法。如《崤之战》:“夏四月辛巳,败秦军于崤。”“四月辛巳”指农历四月十三日。

,望后这一天叫既望,每月最后一天叫晦。

干支月相兼用法。干支置前,月相列后。如《登泰山记》:“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

纪时法

我国古代纪时法主要有两种:

天色纪时法。古人最初是根据天色的变化将一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它们的名称是: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

地支纪时法。以十二地支来表示一昼夜十二时辰的变化。

天色纪时: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

地支纪时: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现代纪时:23~1点,1~3点,3~5点,5~7点,7~9点,9~11点,11~13点,13~15点,15~17点,17~19点,19~21点,21~23点。

解读节气年神

每年包含内容:

二十四节气交节日时。

二十四节气即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是古人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变化和地面气候演变次序,将全年划分的二十四段落,每段约隔半月,分在12个月里。

七十二候。

五天一候,一年天,一年为72候。

几龙治水。

是根据每年正月第一个辰日在第几日决定的。据说,龙数越多,雨量越少,龙数越少,雨量就越多。

几牛耕田。

每年第一个丑日在正月初几,就是“几牛耕田”。耕田的牛是多多益善,越多越好。

阴阳学说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其最初含义很朴素,表示阳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后来引申为气候的寒暖,方位的上下、左右、内外,运动状态的躁动和宁静等。后来哲学家们体会到自然界中的一切现象都存在着相互对立而又相互作用的关系,于是就用阴阳这个概念来解释自然界两种对立和相互消长的物质势力,并认为阴阳的对立和消长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进而认为阴阳的对立和消长是宇宙的基本规律。

五行学说

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根据五行学说,“木曰曲直”,凡是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归属于木;“火曰炎上”,凡具有温热、升腾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火;“土爰稼穑”,凡具有生化、承载、受纳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土;“金曰从革”,凡具有清洁、肃降、收敛等作用的事物则归属于金;“水曰润下”,凡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动的事物则归属于水。

吉凶、宜忌与冲煞

吉时:吉利之时辰。

凶时:凶兆之时辰。

彭祖百忌:每日时辰应忌讳之事。

(点击上方卡片可阅读全文哦↑↑↑)

感谢大家的阅读,如果感觉小编推荐的书符合你的口味,欢迎给我们评论留言哦!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748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