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北极雀 >> 北极雀的种类 >> 杜甫最经典的一首七言律诗,第二联妙绝古今
杜甫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诗人,甚至都可以不用加“之一”二字,他的七言律诗,是中国诗歌史上难以逾越的高峰,在他的诗中,可以享受到无比精妙的练字用词、篇章结构、对仗格律的艺术。
今天,小楼推荐杜甫一首非常经典的七言律诗《登楼》,并重点赏析这首诗中的千古名句“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动古今”。
杜甫行吟图一、全诗
登楼杜甫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二、通释
这首《登楼》,大约写于广德二年()春季,此时,杜甫客居成都。
广德元年()十月,吐蕃攻陷长安,立广武王李承宏为帝,唐代宗出逃陕州。十二月,长安收复,唐代宗回京,国势转危为安,所以诗中说“北极朝廷终不改”。但是吐蕃攻陷了四川北部松、维、保等州,后又攻陷剑南、西山诸州。
首联写诗人登楼纵目,见花近高楼,本是乐景,却更加伤心,因为他心中满怀着对艰难国势的担忧。
颔联写登楼所见之景,成都的锦江,春色归来,玉垒山的浮云,古今变幻。
颈联议论时势。唐王朝经安史之乱,又经吐蕃侵扰,但唐王朝最终挺住了,说明大唐帝国气运久远,因而告诫吐蕃,莫再侵扰。词严义正,浩气凛然。
尾联借蜀汉后主刘禅,喻讽唐代宗。可怜后主刘禅,他丢掉了江山,当他魂归故国祠庙,看到故国江山时,会有什么感想呢?意即代宗还朝,看到被吐蕃侵扰的长安,当作何想?而诗人自己客居蜀地,不能为国分忧,只能仿效诸葛亮,写一首《梁父吟》。
三、赏析“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动古今”。
通释完全诗,我们来看这首诗中最受后人赞赏的一联“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动古今”,有何妙处。
1)意境阔大
这一联是写杜甫登楼所见之景。锦江,是岷江支流,流经成都西南。玉垒,山名,在四川都江堰西北。这一联第一个妙处,便是将登楼所见之景写得阔大悠远、笼盖宇宙。
上句写锦江冬去春来,用“来”字,本来是平常用词,但后面接以“天地”,气象顿时宏阔,仿佛春色,是自天地四方汇聚而来。
下句写玉垒浮云飘云,用“动”字,也不是新奇之语,但后面接以“古今”,意境顿时深远,从浮云,写到古往今来玉垒山上的风云变幻。
这一联,杜甫用“来天地”、“动古今”这样的字词组合,营造出一个阔大悠远、笼盖宇宙的意境。天地之间,春色归来,古今之际,浮云变幻,如此宏丽之景致,自然暗含着杜甫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和对民族命运的忧思。
2)对仗精巧
杜甫律诗,极善对仗。一般律诗只要求中间两联对仗,而杜甫的律诗常常会出现三联对仗甚至是四联对仗,可见杜甫于对仗这一技法用功极深。
这一名联的对仗,便极为精巧。
先是地名对,“锦江”对“玉垒”,地名相对本来就已经很工整了,然“锦”与“玉”,“江”与“垒”,字面亦对,这种地名天然成对,读起来非常美。能做到地名字面天然成对而成千古名句者,后来唯有刘禹锡的“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一联,但仍不及杜诗之工整。
“春色”对“浮云”,名词对名词;“来”对“动”,动词对动词。
“天地”与“古今”,是句中自对。
句中自对,也叫当句对,是格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规则和技巧。宋人洪迈《容斋续笔·诗文当句对》:“唐人诗文,或於一句中自成对偶,谓之当句对。”
我们常常会认为一些诗中的对仗没有对好,就是因为我们没有了解当句对这种对仗方式。
“天地”与“古今”,一言空间,一言时间,看起来对得不工整,实际是句中自对。天对“地”,“古”对“今”非常工整。
3)扣合下联
明王嗣奭《杜臆》中说:“锦江玉垒二句,俯视弘阔,气笼宇宙,人竟赏之,而佳不在是,止作过脉语耳。北极朝廷,如锦江春色,万古常新,而西山寇盗,如玉垒浮云,倏起倏灭。”
就是说,颔联虽是千古名句,但在诗中,它并不是诗是核心,而是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过脉)。这一联之所以能起到“过脉”的作用,是因为其在写景中含有对现实的隐喻,与第三联议论时事相扣合。
上句写锦江春色归来,隐喻唐代宗还朝,唐王朝回归正统。与第三联“北极朝廷”句扣合,朝廷不改,如锦江春色,万古常新。
下句写玉垒浮云变幻,玉垒山是吐蕃进犯的必经之地,玉垒浮云,象征着吐蕃侵扰。与第三联“西山寇盗”句扣合,西山寇盗,如玉垒浮云,倏起倏灭。
两联扣合,使全诗浑然一体,让人不得不叹服杜甫诗思妙入毫颠。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一联之中,便有种种精妙之处,杜甫的格律诗,确实达到中国古代诗歌艺术的巅峰,“诗圣”之名,不是乱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