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雀

人生没有偶然,一切都是注定

发布时间:2022/5/31 15:19:31   
预备干部求职招聘QQ群 http://www.ommoo.com/news/20211018/116116.html
道法自然

一位哲人说过:“人生没有偶然,一切都是注定。”

仔细想来,确实如此。看似的偶然,实则是遵循大道的必然。

正所谓:顺道者昌,逆道者亡。做事合乎大道,便能昌盛;违背大道,便会走向灭亡。

所以说,一个人顺应大道,便能事事顺遂,便能掌握自己的命运。

01

顺天道,知敬畏

《道德经·第二十章》中讲:“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意思是:品德高尚的人,总是心怀敬畏,做人要有敬畏之心。

人到中年,经历了种种浮沉,看惯了事事无常。

便也知道了,一个人心中若没有敬畏,便会肆意妄为,在无形中破坏自身的运气,给自己带来灾祸。

《唐史》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位范县令,想在城外修一座祖宗祠堂,需要大量的木材。

于是,想从就近的山上砍伐。

木匠劝说道:“近年雨少天旱,山上树木不多,一旦砍去,鸟蛇无处可去。

百姓也会怨声载道。”范县令说:“这与我何关,况且此事只有你我知道。他人怎会知晓。”

不料,后来,天下暴雨,冲走了刚修好的祠堂。

再后来,范县令的官运也越来越差,不到两年就被发配边疆。

老人们常说:“人在做,天在看”。

举头三尺有神明,人的一言一行瞒得过别人,却瞒不过上天。

所以,人要心存敬畏,敬天地,敬万物,敬众生,做人坦坦荡荡,做事问心无愧,才可去灾避祸,一生顺遂。

02

顺人道,存善念

《道德经·第四十九章》中讲:“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

无论他人是否带有善意,圣人都是心存善念的。

真正的善良,是顺其自然,发自本心,不求回报的,是极大的慈悲,也是最高级的涵养。

有一位道长,在上山的路上,救了一只受伤的蝎子,带回道观,每天给这只蝎子换药。

但是每次换药的时候,都会被蝎子蛰到。

小道童很不解的说:“师傅,它每次都会蛰到你,你为什么还是要救它呢?”

师傅说:“救它是我的修行,蛰我是它的业障。不能因为别人的错,而灭了自己心里的灯。”

深以为意,人生就是一场修行,修炼的是自己的善心,培养的是自己的功德。

常在自己心中点一盏灯,不仅在照亮他人,也在点亮自己。

古德曾说过:“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

世界是一面镜子,我们心中有什么,就会看到什么。

付出什么就会收获什么,心中有爱,就会感受到爱;心存善念,也自然会被善待。

03

顺法道,守良知

《道德经·第七十三章》中讲:“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自然有规律,社会有法度,尊重自然是道德,遵守法律是良知。

法律是道德的底线,一个人做事若是昧着良心,违背法律,不仅会被道德谴责,更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相传,清朝时,在京城有个药店。

老板总会在药材里掺点假,很长时间,都没有被发现,老板从中获益不少。

一次,一位老婆婆吃了他家的药,不久中毒身亡。

经查实,原来是老板在掺假药的时候,不小心放的过了量,老婆婆身体虚弱,便中了毒。

后果可想而知,老板的药店被查封,自己也被关进大牢。

百密总有一疏,做违背良知的事,也许一时能逃过一劫,但是因果轮回,早晚会惹祸上身。

王阳明在心学中提到“致良知”,人人都有良知,人人都知道自己做的对不对,只是有的人心存侥幸,才会犯下大错。

人生百年,生于天地,归于尘土,中间不过是一场经历。

恪守本分,不忘初心,对外遵纪守法,对内合乎大道,才是一个人最高级的境界。

《道德经·第十六章》中说:“不知常,妄作凶。”

一个人不知道天地道法的运行,自然法纪的常识,就会做出违背大道,违反法律的事情,在无意中把自己推向深渊。

生活中,真正厉害的人,始终在顺应大道。

顺应天道,便懂得敬畏;

顺应人道,能心存善念;

顺应法道,会守好良知。

如此,便能始终走在大道之上,便能看到光明美好的世界,从而改变自己的人生。

“生态”盖指生命体与其环境的有机联系。生态伦理就是人们对生命存在与生态环境关系的道德观念、基本规范和道德实践。20世纪以来,随着人类对环境危机的广泛体认,生态意识猛然走出专业圈囿,置身公众舞台,被赋予影响人类环境实践,维护全球生态平衡的重任,成为世界显学。道教不是生态学,但其生态伦理精神因其独有的特色而为其他学说和宗教不可替代,否则就不可能衰而复兴,流传至今,影响深远。在伦理认识上,道教以其重视生命的喜乐、宁静、恬淡、朴素和心灵的充实与扩展为特色,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434.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